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守护祁连山水好风光
——祁连山青海片区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观察
2022-06-23 新华社记者 周盛盛 李劲峰 李占轶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夏日的祁连山林木青翠,风景如画。

  由于长期过度开采和放牧,祁连山生态功能曾受到严重威胁。作为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之一,祁连山青海片区实施“连山、通水、育林、肥田、保湖”工程,探路生态系统化治理、一体化保护,守护祁连山水好风光。

  山水林田湖系统化治理

  盛夏时节,发源于祁连山南麓的小八宝河碧波荡漾。如此景象,让从小在河边长大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牧民多日杰深有感触:“以前山上开采石棉矿,河道旁堆满矿渣,一刮风灰尘四起,害得老人和小孩都咳嗽不止。”

  祁连山是连接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源补给地,也是黑河和青海湖等内陆河湖的产水区,对西北地区水源涵养、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由于长期矿山开采、水电开发、过度放牧,祁连山生态系统碎片化严重,脆弱性加剧。

这是近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光伏(光热)产业园拍摄的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热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2017年,祁连山青海片区被列入国家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总投资20亿元开展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生态修复制度创新等4大类共134个子项工程,覆盖范围近6万平方公里。

  “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首要打破‘九龙治水’格局。”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汤宛峰介绍,改变过去职能部门各管一摊、各自为战的生态修复方式,一体化解决祁连山“山碎、林退、水减、田瘠、湿(湖)缩”等生态问题。

  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采的小八宝废弃石棉矿是座无主矿山,按传统归自然资源部门治理,尾矿堆积的小八宝河生态治理归口水利部门,周边草地修复则归林草部门。祁连县山水林田湖试点项目办公室干部杨富存说:“各部门很难为一个区域同时申报生态修复项目,只能各干各的。”

  河道矿渣清理、河岸修筑护坡、“马道”种上云杉、坡面植草复绿,原来分属不同部门的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统筹行业标准、部门协同,在小八宝废弃石棉矿项目上统一设计、施工、验收,实现一体化修复。“现在小八宝河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青草味’扑鼻。”多日杰惊喜地发现,昔日罕见的野鸭也在河里成群栖息。

  从工程导向变为生态导向

  全长574公里的大通河,发源自祁连山东麓,是黄河重要的二级支流。过去,大通河流经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时,河道垃圾堆积、采砂点遍布,生态极为脆弱。

  如今,驱车沿河而上,河段自然弯曲流淌,河心岛绿植密布,却很难看到生态修复“痕迹”。

  青海:羊曲水电站加紧建设。这是6月22日拍摄的建设中的羊曲水电站一角(无人机照片)。

  正在建设中的羊曲水电站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贵南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是青海省清洁能源外送通道的重要支撑调峰电源。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水库总库容16.39亿立方米。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耗146.7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41.2万吨。新华社记者 骆晓飞 摄

  “我们注重减少人工干预,最大程度地还原河道本貌。”门源县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办主任贺七十三介绍,传统生态修复项目,验收时主要看工程施工量,很多河道两岸就用石笼河堤从头修到尾。

  祁连山青海片区调整过去以工程建设为主的思路,将水质流量变化、绿化面积等主要生态指标作为绩效评估重点。大通河门源段生态修复中,最初规划修建34公里石笼护岸,经过实地勘探和科学测算,在不影响防洪前提下缩短为16公里,其余河段利用缓坡植树等方式修复。如此既节省投资,又实现生态化修复。

  水质变化是河道修复成效最好的体现。经过3年修复,大通河门源段水质从Ⅲ类稳定在Ⅱ类以上。参与大通河流域整治项目的深圳市合创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监理总监谢承志说:“不再追求工程建设任务量,优化绩效评估指标,最大化体现生态效益。”

  共享生态修复红利

  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还与人居环境改善结合起来,系统推进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垃圾收集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替代,发展生态旅游业、有机农牧业,增强群众在生态修复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坐落在祁连县卓尔山脚下的八宝镇拉洞台村,村民马占仓正忙着清理院落,打扫客房,迎接暑期游客。去年,他家民宿收入30多万元。

  “过去村里都是旱厕,少数接通自来水的,也是直排到河滩。”拉洞台村村支书麻富海介绍,2018年村居环境改善纳入祁连山保护修复项目试点后,来自北京的专家在村里住了5个月,围绕自然特点和村民需求设计方案。

  鹅卵石铺设的透水广场,民宿改造实现开窗见山绿林环绕,各家污水接入管网,拉洞台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9年完工后,全村陆续开起55家民宿,最高峰日接待游客近2000人。

  试点5年来,祁连山青海片区2690公顷历史遗留无主矿山,6.5万公顷的鼠害、黑土滩及1500公顷荒漠化草地得到修复治理;域内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以上;青海湖鸟类种类达到228种,数量超过57万只,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明显。

  通过系统总结和推广试点成效和经验,青海将继续扎实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全力保障祁连山生态安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B矩形广告大

从辉煌到落寞 滇红茶如何重振雄风?

从辉煌到落寞 滇红茶如何重振雄风?

近年来,滇红茶产业危机凸显,品牌影响力、知名度不断下降。面对严峻形势,滇红茶如何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美味生蚝富小镇

这家企业何以“双赛道”发力

这家企业何以“双赛道”发力

这家企业还在发力新能源,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三大新能源技术路线齐头并进,其中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已实现量产。

·年内11家国企登陆A股 科创属性凸显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