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6月14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教育部研究编制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包括中华早期文明、国际传播、量子科学与技术、高端装备等数十个急需领域,近期将印发实施。
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时,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十年来,研究生教育紧密服务“四个面向”战略部署,持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主攻方向,2021年超常规布局集成电路、公共卫生等人才培养专项,今年还将继续部署相关专项,有目标、有重点、成建制地培养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结构类型更加优化。中国特色学科专业体系更加完善。新增了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中医等一批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工程专业学位类别由1个调整为8个,形成了涵盖14个学科门类、113个一级学科、47个专业学位类别的学科专业目录,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为进一步支撑知识创新、科技服务和产业升级,教育部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新版目录即将印发实施。
“近年来新增院士和国家科技三大奖第一完成人中,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均占三分之二左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员中,超过50%为在读研究生,超过30%为在读博士生;嫦娥飞天、蛟龙入海、高铁飞驰、航母入列,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的背后,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洪大用说。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了全国超过80%的博士生和近60%的硕士生培养任务,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从2015年的60%增长到2020年的72%。建设高校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方面连续取得重要突破,取得了全球首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并网发电、自主研发国内第一座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研制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研发我国首款新冠中和抗体药物等一系列重要成果。建设高校已连续三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3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的主要支持单位中,有11个来自建设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