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企业单方毁约、变相劝退 校招生权益如何保障?
2022-05-31 记者 黄浩苑 邓瑞璇 丁乐 广州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临近毕业季,多家公司却被曝单方毁约、变相劝退部分校招生。这些公司以业务调整、岗位裁撤等为由,单方面违约,导致部分应届生错过黄金招聘期。企业不需要或仅需支付少量赔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市场稳定。应届毕业生的权益如何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谁来推动?

 

赵乃育 绘

 

  窘境:未毕业就失业

  近日,小鹏汽车被曝毁约,导致20余名应届生“未毕业就失业”。事件引发舆论热议,据爆料,广州一名大四应届生此前通过了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校招,并签署了三方协议。然而,不久前,他被通知公司因业务调整,不能提供就业岗位。据他所知,同样被毁约的学生有20多名。

  记者多方联系上了其中一名研究生小林(化名)。小林告诉记者,去年秋招她拿到了多家公司的offer,最终选择与小鹏汽车签三方协议。但之后,公司人事却告诉她,由于业务调整,她需要更改工作城市,并在电话中明确告知,就算服从公司安排更改工作地点,“大概率也不能通过试用期,建议考虑其他机会”。

  据了解,不少人遭遇了相似的经历,被电话告知工作城市进行了调整。同时,人事特别强调,工作时间是早9晚11,周末必须加班且没有加班工资。

  “实际上就是劝退,希望学生主动违约。人事告诉我,我主动毁约的话,会向公司争取不追究我的违约金。”由于没有正式入职,小林没有实际的经济损失,但心理压力特别大。她表示,自己很可能因企业单方毁约、劝退行为导致失业。就算忍受工作城市的临时调整,也面临未来和恋人分隔两地的不稳定状态,这让人情感上很难接受。

  记者梳理发现,“临门毁约”并非个案,部分公司毁约应届生的理由集中于业务调整、绩效优化、岗位裁撤,一般会按三方协议支付几千元或一个月工资来赔付。

  互联网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有不少自称学生的用户表示校招录取被毁约,除小鹏汽车外,还涉及理想汽车、哈啰、京东、马蜂窝等公司。

  爆料者的截图信息显示,“理想汽车校招”5月发给部分2022年毕业校招生的邮件称,“由于理想汽车近期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少部分尚未入职的校招同学将面临offer解约的情况。”同时表示,公司试图为其调岗,但没有匹配的岗位。

  被毁约的校招生说,企业会以多种花样“变相劝退”,例如,临时通知调岗面试时间,故意安排与专业完全不匹配的岗位,甚至是在面试时直言能力不符合岗位预期等。

 

在合肥学院内,求职者现场了解招聘信息。(资料照片)

 

  质疑:岂能一赔了之

  目前,这部分应届生已错过秋招、春招黄金期,如今校招基本结束,他们将面对更艰难的就业困局。面对突如其来的解约,一些校招生说:“之前拒绝了其他offer,不知道还能怎么办。”“毁约也赔偿了,道德上有污点,法律上没问题,难的还是学生。”

  针对解约事件,小鹏汽车日前回应记者表示,由于部分部门岗位调整与绩效优化,涉及少量应届毕业生和相关员工的调整,公司会继续沟通,妥善处理。2021年初至今,公司新增员工超1万人,其中已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约1600人,待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约900人,预计在今年7月规模到岗。

  据介绍,小鹏汽车会持续投入战略性创新业务,继续招聘包括研发、制造、数据、销服等在内的员工。同时,应届生招聘仍是公司招聘工作重点,但会控制和调整部分非核心业务和中后台业务。

  广东人社部门表示,由于毕业生与企业签订的是就业协议,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发生实际用工行为,没有违反劳动合同法,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部门都难以介入。这种违约行为一般是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进行索赔。

  “合法违约”,企业所需付出的成本较低,但临近毕业被解约,对应届生造成了物质和心理上的伤害。爆料人表示,与被毁约后面临的焦虑心态和就业窘境比起来,几千元的赔偿微不足道,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计划被打乱。

  临近毕业离校时被撕毁就业协议,这无疑加剧了毕业生求职压力和成本。最直接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应届身份的过期,造成其后续应聘时应届毕业身份发生变化,面对一些招收应届毕业生的岗位,他们可能会失去竞争资格。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管理局开展“春风行动”线下招聘活动。(资料照片)

 

  呼吁:多方织就保护网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创历史新高。在当前就业形势下,社会期待多方重视保障应届生就业权益,完善事前防范保护,加强事后帮扶。

  应届生自身需要提高求职风险、法律意识。广东启源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满玉建议,应届生应主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多渠道了解应聘单位资质、用人情况、司法判例等,审慎求职和签署三方协议。遭遇违约时,也应当积极找单位协调,合法争取被解约的损失补偿,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诉讼方式维护自己权益。

  同时,学校应当加强辅导,介入配合维权。校方应该从维护学生权益、保障工作稳定出发,严格审核并定期更新就业协议文本。同时,学校作为见证单位,可以积极介入,帮助学生协调沟通、了解救济途径等,配合学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企业在法律责任外,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杨满玉建议,企业主动发起协商达成协议,除了给予被解约学生违约补偿,还可根据应届生的实际需求,提供一些就业帮助,比如向关联公司和行业引荐。“在法律条款和数字之外,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既专业又温情,降低事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国家想方设法稳就业,重点关注毕业生。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扩大企业就业规模,拓宽基层就业空间,稳定公共部门岗位规模,加强就业指导,扩大就业见习规模等工作,保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为避免毁约校招生的现象一再出现,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对企业招聘进行有效引导和约束,提高企业违约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应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审慎制定招聘计划,建设和维系良性的长期劳动关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B矩形广告大

抗疫“不掉链” 生产“不掉线”

抗疫“不掉链” 生产“不掉线”

近几个月来,面对多点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有企业主动作为,压实主体责任,在疫情防控与生产运行“双线战役”中稳扎稳打。

·防疫不懈 生产不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保稳保畅一线观察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