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多措并举增强国有经济创新力
2022-05-09 作者:欧阳耀福 李鹏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经济发展的重要部署和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简称“五力”)。“五力”目标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国有经济发展的定位和要求,体现了新时代国有经济的使命和功能定位,而创新力是“五力”目标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从理论上理解国有经济的“五力”目标体系,国有经济的创新力与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内在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创新力是“五力”目标体系中的关键环节。研究发现,国有经济创新力对其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国有经济创新力是控制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国有经济的总体占比情况形成互补,共同构成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国有经济“五力”目标的

  历史演进和逻辑

  国有经济“五力”目标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逐渐演化形成的。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提高经济活力,以国有企业的改革激发全社会经济发展活力,主要手段是放权让利,探索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实践。党的十六大之后,我国经济改革取得很大进展,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国有经济自然而然要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因而国有经济的内在发展活力尤为重要。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加。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从依赖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低成本优势,转向更多地依赖创新驱动,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同时,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全球竞争不断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在国际发展环境和国内发展阶段双重变化下,国有经济需要承担新的历史任务,竞争力和创新力成为国有经济的发展目标。

  一方面,创新驱动是国有经济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根本要求;另一方面,提升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不仅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要求,也是国有经济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基础。国有经济只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才能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自主性和可持续性,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2020年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重申,要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自此,国有经济“五力”成为新时代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目标。

  伴随我国经济改革进程、发展阶段和内外部环境变化,国有经济的目标从改革开放初期强调国有经济的活力,到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后强调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到十六大以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要求激发国有经济的内在活力和提升抗风险能力,到最后提出“五力”目标。国有经济发展目标的这些转变,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了不同时期国有经济的使命和功能定位的变化。就国有经济“五力”目标的内部逻辑而言,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是综合目标,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则是国有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创新力是“五力”目标的关键环节,是国有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坚持国有经济创新力的核心地位

  第一,国有经济创新力与竞争力关系的理论分析。

  国有经济的创新力是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而国有经济的竞争力为创新力提升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国有经济的竞争力要求国有企业立足于全球化竞争的视角,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而国有经济的创新力是国有经济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获得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也是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新突破的主力军,在重要产业领域、重大工程建设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大国重器”,例如建设空间站和实现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系统、特高压输变电等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以及港珠澳大桥、兰渝铁路、青藏铁路等重要基础设施。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标志着国有经济在相关前沿领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一些核心产品和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从源头看,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对资源、知识和能力的占有和有效利用。这种竞争优势的获取可以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也可以来自于产业内和产业间(供应链)分工。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经济主要依赖于投资、劳动力等低成本要素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从而实现了快速增长。这种产业链上游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也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优势。例如,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工业的竞争力提升作用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尤为显著。然而,产业链上游、低成本生产要素、低附加值产品上的竞争优势是不可持续的。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和企业在低成本生产要素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而在高端产品、核心技术等核心产业链上的竞争弱势逐渐显现。根据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技术创新是提高产品质量、节约生产成本、打造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很多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种观点。而且,在国际竞争中,通过科技创新获取竞争优势的现象更为明显。研发活动和研发投入密集的企业和产业往往表现出更强的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创新形成的竞争优势是长期可持续的,是短期内其他企业和经济体难以模仿和超越的。因此,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对于企业竞争力、国有经济竞争力、国家竞争力都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国有经济的竞争力为创新力提升奠定了基础。技术创新活动尤其是前沿技术创新具有周期长、投入大、结果不确定性高的特点。创新活动特别是技术创新需要长时间的、持续的投入,而由技术本身的不确定等因素带来的创新结果却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为了为创新活动筹集资金,企业必须在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获得持续的、稳定的现金流以持续地支持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创新力与竞争之间良性互动和正反馈。

  第二,国有经济创新力与控制力和影响力关系的理论分析。

  根据早期国家统计局课题组的界定,国有经济控制力是指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调节能力和保障能力。调节能力是指国有经济通过对支柱产业的支持,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平稳较快增长的能力;保障能力是指国有经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国有经济控制力既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这就要求国有经济在“量”上要在国民经济中占一定比例,同时从“质”上要有合理的产业布局,用有限的资源牢牢地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鉴于此,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可界定为国有经济对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重点基础设施的控制,例如军工、电力等行业,控制力的基础是所有权和经营权;而相对地,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则强调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有领域和所有行业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无论是否是关键领域或重点行业,而影响力的主要实现形式是混合所有制形式和品牌效应。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控制力,还是在其他行业的影响力,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创新力都是基础。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只有切实提升自身创新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才能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从国有经济创新力的视角出发,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控制力不仅仅是市场占有率和资产占比,而更应强调在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核心技术掌握能力。在国际竞争日益激励的新时代,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控制力超越原有的市场份额和绝对比重的视角,更多地强调国有企业或国有经济是否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一方面为整体国有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够解决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在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事实上,有些学者早就提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应当体现在先导作用上。国有经济应当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技术改造、推广运用新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方面发挥先导作用。

  总之,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是基于国有经济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并不限于此。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变化,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应当对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领域赋予更大的比重,国有经济的市场份额和创新力尤其是关键技术的掌握共同构成新时代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而且,国有经济的市场份额和创新具有互补关系,当国有经济的创新力得到提升,或掌握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时,国有经济的市场份额降低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减弱。

  国有经济的创新力是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根本途径。长期看,企业进行持续的研发创新活动,成功后可以积累很多创新成果,并转化为新产品或新模型,为企业提供高额的回报和充足的现金流。同时,创新成果具有一定时间的独占性,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支柱,也是应对外部冲击的重要手段。

  如何增强国有经济创新力

  国有经济的“五力”目标体现了新时代国有经济的使命和功能定位,而创新力是“五力”目标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国有经济的“五力”还需要提高,尤其是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未来提升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更应依赖于创新力的提升,尤其是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升面临更大的考验,而国有经济改革应当更加注重创新力的提升。

  如何增强国有经济的创新力?第一,发挥国有经济创新比较优势,重点解决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关键技术。相对来说,国有企业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和技术储备优势,国有经济应当发挥这种比较优势,解决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卡脖子”技术,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安全发展。第二,增强竞争机制的作用,激发国有经济创新的内在动力。整体上,国有经济拥有坚实的创新基础,知识积累和研发人员都充足,问题是如何调动和激活研发人员的积极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好竞争机制的作用,提升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企业间的竞争机制可以提高单个企业创新动力,而企业内的竞争机制可以提高各个部门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效率。第三,完善国有经济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考核机制。由于创新活动本身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的特征,创新投入和产出可能无法短期内变现为企业效益或竞争力,而且创新失败甚至可能损害企业。因此,国有经济发展评价和考核等需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做适当的调整,让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敢于创新、积极创新。

  (作者欧阳耀福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鹏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研究”课题组成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短期量价齐涨 续航仍是“长痛”

短期量价齐涨 续航仍是“长痛”

受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影响,3月份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喊涨声一片,成本压力经过车企传导给消费者,持续走高的价格是否会影响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一家店、一场集、一条街

奋进的力量:心有所向 功不唐捐

奋进的力量:心有所向 功不唐捐

新时代,劳动者的内涵被前所未有地拓展,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的价值进一步凸显。

·天津国企在改革创新的“春天里”前行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