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全力扩大国内需求”“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与此同时,有关部委和地方也在综合施策推动消费加快复苏。
从本轮促消费政策看,远近兼顾、长短相济成为突出特点。既关注当前消费市场的制约因素,在落实好纾困扶持措施基础上,通过发放消费券、加大消费补贴等,努力稳定当前消费;同时积极培育和壮大绿色消费、“智慧+”消费等新增长点;还在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不断做大做强国内市场。
扩内需促消费加码发力
今年以来,中国消费市场总体呈现恢复发展态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9.4%,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不过,由于国内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多变等突发因素超出预期,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是2020年8月以来首次负增长,消费复苏承压。
如何应对新的风险挑战?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全力扩大国内需求”“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
在谈及如何全力扩大国内需求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表示,加力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落实好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纾困扶持措施,着力促进汽车等重点领域消费,切实稳住消费基本盘。
今年以来,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促消费政策接连“上新”。14部门出台政策促进服务业困难行业恢复发展;国办发布促消费20条……一方面,积极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努力稳定当前消费;另一方面,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有序破除消费领域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立足当下,放眼长远。从《“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立足内需,畅通循环,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的施工图加快绘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更要突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是经济持久稳定的拉动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对全力扩内需、打造强大国内市场尤为关键。”
地方多举措助消费复苏
推出系列促消费活动,加大对餐饮、旅游等生活服务业支持力度,细化完善各种促消费措施,培育壮大绿色消费等新增长点……地方上也在加快落地新的促消费举措。
近日,各地在统筹疫情防控基础上,加大促消费力度,纷纷推出促消费季甚至贯彻全年的促消费活动。江西5月1日启动“2022年大宗商品消费季”,以汽车、成品油、家电为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优惠活动,持续至7月31日,期间通过财政支持、企业优惠、平台让利等渠道,各类优惠叠加达20亿元。青海省财政厅表示,将安排省级促消费专项资金1545万元,用于支持开展购车补贴等促消费活动,预计将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低于12亿元。
此外,广东发布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重点鼓励汽车家电消费;海南推出促进消费若干意见,对免税消费、餐饮消费、汽车家电以及网络零售等作出全面部署……
同时,多地表示细化完善各种纾困帮扶举措,加大政策落实落地的督促检查力度,帮扶餐饮、零售、文旅等企业渡过难关。其中,北京强调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中小微商户帮扶行动,对在平台经营的困难商户实施特殊时期服务费优惠措施,鼓励互联网平台开展外卖运营扶持等。
更多培育壮大新消费增长点的举措也在加快推出。山东出台《新兴消费扩容2022年行动计划》,通过加快发展直播电商、做强首店首发经济、支持发展零售新业态等,积极促进新兴消费发展。河北发布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推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实施绿色物流配送等举措。
长期牵引带动作用可期
业内人士分析,短期消费市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复苏承压,但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的特点没有改变。在长短相济、远近兼顾政策部署的推动下,消费恢复的基础将逐步筑牢,消费对经济发展的牵引带动作用也将更好地发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念认为,本轮促消费政策强调统筹发力、系统谋划,体现出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重点和短板相结合、促进和保障相结合、供给和需求相结合的特征,将进一步放大政策协同效应。
“一方面,与以往几轮促消费政策相比,本次政策着力点更加精准,围绕汽车、家电等重点大宗消费指出明确政策鼓励方向。另一方面,兼顾长期目标导向,更加强调协同发力、远近兼顾,顺应线上消费、‘智慧+’消费等消费升级趋势。同时将促消费与扩大投资、深化改革等相结合。”王念称。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认为,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有利于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
“后续促消费政策预计将从长期和短期结合、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兼顾的思路出发,在出台落实应对疫情促进消费恢复举措基础上,推进消费创新提质和支撑体系建设,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强化保障,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关利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