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经参观察·政治局会议|全力扩内需 基建投资如何“扛大旗”?
2022-05-01 记者:王璐 汪子旭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面对经济发展重重压力挑战,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工作作出新的部署,指出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周之内,中央财经委员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两大重磅会议连续强调和要求,释放出基建投资将扛起扩内需、促循环、稳增长“大旗”的明确信号。业内人士预计,近期项目开建和资金到位将按下“快进键”,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0%。

  “这次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扩大内需在其中居于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这意味着从稳增长、应对需求收缩压力的角度出发,扩大内需的力度要显著加大,效果要显著增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在未来的扩大内需以及投资增长中发挥非常重要的稳定作用。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也认为,在我国的三大投资领域中,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是由各级政府主导,因此具有很强的宏观调控效应,对制造业投资、工业生产以及消费和出口也具有较强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因此,相比较于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更能发挥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

  实际上,一段时间以来,中央层面就基础设施建设已密集展开部署,并且力度不断在升级。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要求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

  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则专门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强调“要立足长远,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并就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作出具体安排。

  从一季度的数据看,我国投资大盘稳中有扩,开局良好,全国投资增长9.3%,比2021年全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增长8.5%,增速比1—2月提高0.4个百分点,呈现逐月上升态势。投资先行指标也持续向好,一季度新开工项目个数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万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54.9%。

  下一步,基建投资如何进一步扛起大旗?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传统基建托底发力、新基建强后劲的基建投资格局逐渐清晰, 联网、补网、强链是今后一段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表示,基建投资应配合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大方向。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项目包括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等。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相结合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全国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基建投资开足马力。例如,4月29日,广西今年二季度723项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开工,总投资3082.49亿元,涉及新能源、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4月27日,2022年二季度湖北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18万亿元。

  从各地发布的重大项目投资清单来看,后续储备充足。据光大证券研究所统计,截至4月初,已披露2022年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的24个省市,年度投资规模达12.7万亿元,可比口径较2021年增长11%。从11个省市披露的具体投向来看,投向基建项目比重为47%,高于去年。

  资金等要素保障是否能跟得上?

  据了解,一季度全国共发行新增专项债规模约占1.46万亿元提前批额度的89%,占全年发行计划3.65万亿元的36%,成为历史上专项债发行进度最快的季度。连平表示,政治局会议过后,财政支持有望进一步加大,同时,有效投资项目的审批也会不断加快,共同推动基建投资全年保持较快增长,成为今年稳增长的重要推手。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自上而下的政策变化将推动基建项目和融资更加顺畅。在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的目标下,预计二季度专项债净融资可达1.2万亿,今年9月之前完成全年专项债发行计划;在政策积极引导下,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与去年同期的对比来看,不少行业投资增速已经出现了大幅的改善。今年4月,地方债募集资金用途以其他专项基建为主。相较去年同期,其他专项基建占比大幅提升,未来有望进一步维持较高比重,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0%。

  盛松成表示,总而言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空间。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讲求效率的前提下,基础设施投资大有可为,关键是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基建投资能促进经济在较短时间内企稳,并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这对今年经济稳增长有着特殊意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直击环境监测干扰、造假现象

直击环境监测干扰、造假现象

记者梳理以往通报案例发现,环境监测点遭遇干扰,数据造假花样百出,成为多年来环境治理中的一大顽疾。

·警惕一些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表面风光”

奋进的力量:心有所向 功不唐捐

奋进的力量:心有所向 功不唐捐

新时代,劳动者的内涵被前所未有地拓展,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的价值进一步凸显。

·天津国企在改革创新的“春天里”前行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