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
为何此时降准?降准影响几何?“全面降准+定向降准”有何意图?未来降准还有空间吗?业内专家给出了专业分析解读。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截图
为何此时降准?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受内外部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稳增长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5.5%左右,目标相对较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而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仍有一定的调降空间。因此,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既有空间也有必要,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适时降准体现了货币政策前瞻性,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改善和扩大总需求,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创造了积极条件。
“全面降准+定向降准”
有何意图?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本次降准之所以采取全面加定向方式,可能主要有两个考虑。首先,全面降准可以加大整个银行体系的贷款发放能力,一定程度上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是这次降准的核心目标。
而本次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原因在于这些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当地小微企业和农户,属于当前宏观经济的薄弱环节和这次降准的重点支持对象。由此,针对其定向加大降准幅度,有利于这些小微企业和“三农”获得更多金融支持。
王青还表示,监管层多次要求地方中小城商行回归主业,服务当地,避免盲目跨省扩张,此次向符合这一经营方向的城商行额外定向降准,含有正面鼓励引导之意。
降准影响几何?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答记者问表示,当前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此次降准的目的,一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温彬表示,尽管本月MLF政策利率保持不变,但降准或将促使LPR报价行压降点差,本月20日LPR利率有望下调。
对股市来说,此前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释放稳预期稳市场信号,效果显著,资本市场已筑底企稳,此次降准将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对债市来说,降准将促进银行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增加利率债配置,预计国债收益率稳中有降,并带动企业债融资成本下降。
未来货币政策如何走?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一是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保持物价总体稳定。二是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兼顾内外平衡。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宏观团队发布研究报告称,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整体准备金率水平并不高。此外,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当前国内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也不算高,表明未来国内降准空间在缩小。但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逆周期调控需要,仍存在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
王青表示,着眼于兼顾内外平衡,货币政策实施比较审慎,也预示未来政策节奏将是“小步快走”,相机而动。他认为,二季度还有降准降息可能。现在的关键是时机、节奏和幅度。监管层要权衡疫情影响、地产下滑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及降息可能对人民币汇率和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
董希淼表示,下一步,应继续用好货币政策总量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同时,应突出结构性工具作用,如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以及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做好加法,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行业、企业定向“输血”,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直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