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型银行最近几日陆续发布了2021年业绩报告。六大行年报例来备受市场关注,从中也可管窥金融支持实体、助力稳增长的方向和力度。
年报显示,去年多家大行的新增贷款投放创历史新高,投放进一步向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倾斜,新发放贷款利率也持续下行。从大行高层管理人员在业绩发布会上的表态来看,为支持实体经济,今年各银行仍将继续保持新增贷款适度增长,多家银行目标增速均在10%以上。
多银行去年增量创新高 今年增速目标不低于10%
年报显示,2021年,多家大行信贷投放增量创新高:农行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长2万亿元,新增贷款投放创历史新高;工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2.12万亿元,同比多增2433亿元,增量创同期新高;中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比年初新增1.38万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
部分大行还在业绩发布会上披露了今年以来的信贷数据,对外传递出稳增长的积极信号。例如,截至2月末,中行境内人民币广义公司贷款余额达到7.48万亿元,比年初新增3689亿元,同比多增472亿元。交行副行长郭莽表示,2月末,交行人民币各项贷款较年初增长4.38%,同比多增778亿元。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也表示,今年一季度邮储信贷增长总体是稳中向好,超过预期。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日前召开专题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对此,多家大行均表态称,今年将继续保持新增贷款适度增长。
中国银行副行长王志恒表示,预计中行今年境内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不低于10%,并将继续优化信贷投放结构,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合理管控“两高一剩”信贷投放。
农行副行长张旭光称,预计全年人民币贷款投放增量高于去年水平,增速高于10%。郭莽表示,交行初步安排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要高于2021年,增幅约在11.5%,与去年大体一致,同时按照央行的要求适度调整。
工行行长廖林同样指出,今年推动投融资在增量上适度增长,总量上结构优化,存量上结构调整。坚持上量上日均,按照同比多增的思路,安排全年投融资总量增加规模,围绕跨周期与逆周期的调节部署,适度靠前投放,全力支持经济平稳接续。
贷款利率下行 进一步让利实体仍有空间
大行年报数据也显示,大行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也落实减费让利,积极助力市场主体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工行2021年新发放公司贷款平均利率和新发放普惠贷款利率在上年下降基础上,进一步分别下降15个基点和18个基点。2021年,中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到3.96%,比2020年下降了12个基点。建行2021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16%,较上年下降20个基点;新发放涉农贷款利率为4.30%,较上年下降7个基点。
展望今年,各大行高层管理人员表示,尽管面临息差进一步缩窄的挑战,但仍有信心通过主动的资产负债管理,为进一步让利实体打开空间。
农行副行长张毅表示,预测今年农行的息差还会略有下行,但是整体将明显趋稳。他说,去年12月以来,一年期和五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导致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有所下降。不过,去年6月份存款治理机制改革,实际对负债成本起了很大的稳定作用。“从资产和负债两端来看,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均打开了空间。”张毅说,农行将继续让利实体经济,预计今年新发放贷款的利率将有所下降。
发挥“头雁”作用 推动普惠金融“扩面”更“提质”
过去一年,各大行纷纷发挥“头雁”作用,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普惠金融渗透率、覆盖面持续加大。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年末,农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2万亿余元,较上一年增加了3693亿元,增速达到38.8%。2021年年末,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8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4499.44亿元。2021年,工商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增幅超过50%,贷款客户数增加了20.4万户,均实现了近年来最好的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与前两年不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未对大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提出目标,这表明普惠小微贷款应从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和效能,工作重心也应在于建立长效机制。
多家大行表示,2022年,将继续推动普惠金融提质扩面。农行副行长崔勇说,2022年将统筹发展和风险防范,以数字化发展为主线,深入推动科技赋能,精准识别有效客户,精准营销服务和精准风险防控,打造一流的数字化普惠金融体系,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