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举办2022年“艺术经济管理论坛”。多位专家围绕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研究”,从经济学、金融学、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学科视角进行了深入研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指出,文化产业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艺术经济学的研究需要多专业多学科的合作。
“文物艺术品市场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黄隽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年来的繁荣发展带动了相关的学术研究,艺术经济管理多学科交叉融合,包容并蓄,丰富和拓展了艺术经济管理研究的视野和范畴。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明娣对北京艺术品市场自古至今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重点对新中国北京艺术品市场经历的三次重构和变迁脉络进行了论述。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武洪滨梳理了中国艺博会30年的发展历史,重点对中国艺博会的产业属性、身份认知及问题意识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
黄隽教授介绍了最近几年国内外从经济史、社会学、行为经济学、人际网络学、数学等几个学科视角进行艺术品市场研究的代表性学术文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从金融学的角度,分析了中美货币政策及人民币汇率对艺术品成交的影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副教授章锐采用微观数据,对2020年中国艺博会的发展格局进行了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讲师李越欣则采用全球艺术品市场拍卖数据,对艺术品信息对艺术品价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与会专家还对艺术品产业的新业态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金元浦介绍了数字加密艺术的兴起,指出在艺术数字化发展趋势下,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将会深度融合,数字艺术发展空间巨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岸瑛提出,人们依旧脱离不了真实的身体与生活娱乐空间,依托在地文化资源的特色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审林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美术》主编张敢进行了评议。林坚指出,艺术品市场涉及艺术和文化、科学技术、信息传播、经济管理等等方面,学科交叉对艺术品市场研究非常重要。张敢指出,供应产生市场,市场影响生产。艺术家面对新概念频出的多变世界时,更应该关注艺术的永恒价值,不要被市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