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经参两会观察丨政策工具丰富 保供稳价有力
——代表委员和业界人士热议应对供给冲击
2022-03-08 记者 王璐 梁倩 汪子旭 周颖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过去一年,我国重要资源保供稳价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势更加严峻复杂,部分产业链供应链仍存短板弱项,对做好国内保供稳价工作形成新的挑战。

  “提升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从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可以看出,我国应对供给冲击的政策安排有力,政策工具箱丰富。据了解,有关部门将启动一揽子项目、工程,加大力度保供稳价。

  1月,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公司采气一厂,工人在检查输气管道。

  涩北气田地处柴达木盆地东部的戈壁,是“涩—宁—兰”管道的气源地和“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接替气源之一,平均海拔2780米。该气田承担着青海、甘肃、西藏、宁夏四个省区多个城市的供气任务。随着极寒天气到来,为保证民生用气,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公司采气一厂的工人们加强安全管理,24小时不停歇保障供气安全。(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保供稳价成效显现

  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补连塔煤矿地下深处,采煤机轰鸣,“乌金”源源不断通过皮带运送出来。

  继今年首月超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后,这家中央骨干能源企业2月份商品煤资源量完成5570万吨;发电量完成8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4%。

  “2021年公司煤炭产量和发电量均创历史新高。”国家能源集团副总经理杨吉平描述的这种“超常发挥”局面,是我国重要资源保供稳价工作有力有效推进的一个缩影。

  推动重点地区煤矿加快释放优质产能,对近百家低库存电厂开展点对点保供;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扩大市场交易价格上下浮动幅度;分批投放原油成品油和铜铝锌等国家储备……

  过去一年,针对玉米、煤炭、铁矿石、铜铝锌等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情况,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供需双向调节、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预期引导等措施,打出保供稳价的政策组合拳,有力促进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也要注意到,“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特别是地缘冲突加剧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和不确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7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近日,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10美元关口,3月7日开盘后一度冲高至139美元,煤炭、天然气、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玉米等粮食价格也出现上涨势头。同时,一些国内企业生产仍面临要素性短缺,缺芯、缺柜、缺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坚持底线思维,综合施策、精准调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总的来看,中国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政策工具箱丰富,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生猪产能充足,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胡祖才说。

  在立足于“稳”的同时,还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化供给压力为加速转型的动力,一些产业、企业正在积极探索。例如,以“三桶油”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化工企业加快布局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产业。“能源化工企业在可利用土地、屋顶及水面等资源众多,以及绿电消纳能力强、绿氢应用潜力大、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快速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优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吕亮功表示。

  “若油价长期处于高位必将突出可再生能源成本优势并加快节能技术迭代,对于绿色能源普及与低碳转型应用将是一轮机遇。”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

  多措并举补“短缺”强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产品供给。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在代表委员和业界专家看来,应对供给冲击的首要举措是补“短缺”,提升供给保障能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志成表示,应加强资源勘探开发,提升国内重点能源、矿产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健全重点产品产供储销体系,强化全链条供给保障。完善多元进口供应体系,通过多种方式稳定重点产品进口来源,拓宽进口渠道,维护运输通道安全。

  “推进石油储备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华北、西北等地下储气库新建和扩容达容建设”“加强抽水蓄能等调峰电源建设,继续发挥传统能源特别是煤炭、煤电的兜底保供和调峰作用”“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计划报告提出一系列提升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的举措。

  着力增加产能,着力加强储备,着力保供稳价;坚决守好民生用能底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如此总结今年能源安全保供的重点。

  连维良透露,今年将加快推进2亿吨以上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建设,新增50亿立方米以上储气设施,推动全国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达到3亿千瓦以上,引导重点能源生产企业和能源大用户加强社会责任储备。

  增强重要矿产品资源保障能力至关重要。“矿产等原材料资源,尤其是对外依存度高的品种,要提高自主可控比例,最大程度提升保障能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执行会长何文波建议,实施旨在提升我国铁素资源保障能力的“基石计划”。

  何文波介绍,目前我国粗钢生产消费规模保持在10亿吨级,铁素资源需求规模大,2021年我国粗钢生产所需铁矿资源61%依赖进口,且交易资源集中于“三大矿山”,我国自主话语权较弱。因此,应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加快国内铁矿资源开发,并提供金融支持,加快推进海外矿山的开发。同时,提升对废钢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废钢资源循环利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贾明星认为,应以底线意识系统研究建立国家战略储备、社会储备与商业储备体系,保障战略资源安全,提高战略资源地位,提升战略资源价值。

  新一轮部署增“韧性”疏“堵点”

  在多措并举增强供给保障能力的同时,增强市场韧性、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也是重要手段。

  政府工作报告从不同层面作出部署:“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刘志成提出,应加强市场韧性,持续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重点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好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引导市场主体及时调整生产,在价格上涨时及时释放产能、扩大生产。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恶意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

  在胡祖才看来,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的重点在于煤炭。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燃煤发电量占60%左右,煤价稳则电价稳,能源价格的“基本盘”就稳。

  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便是关键之举,通过完善煤炭价格区间调控,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实施好这项重大改革,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胡祖才称。

  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举措不止于此。计划报告圈出了下一步的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聚焦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重点领域 “1+N”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保链稳链工作,其中包括,持续补齐短板弱项,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持续锻造长板优势,加快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持续破除瓶颈制约,要着力解决汽车等制造业领域芯片短缺问题。

  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湖南省委会主委赖明勇认为,从微观视角而言,产业供应链创新关键是要借助高科技与数字化疏通供应链“堵点”,在生产、流通、消费、信用与融资等多方面联通;从宏观视角而言,要着力去除过旧、过剩产能,以数字化、高科技赋能供应链创新,强调韧性、绿色的高质量经济发展。

  因供应链受阻遭受影响的企业,要依靠技术创新把危机转化为机遇。“‘缺芯’压力成为广汽立志自研的最大动力。”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介绍说,在芯片制造方面,广汽积极布局芯片、智能网联领域重点企业,助力供应链自主可控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发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线上不拘一格巧招工 线下多方搭台拓渠道

线上不拘一格巧招工 线下多方搭台拓渠道

记者调查发现,在稳就业大背景下,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小麦管得怎样?种子有无保障?农机够用吗?

交叉任职 剥离不良 细化制度 创新至上

交叉任职 剥离不良 细化制度 创新至上

调整公司治理结构、加速生产技术攻坚……一系列改革举措在盐湖股份一一落地,对标建立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目标,这家“老牌国企”从改革出发,找问题、纾痛点,育新机、开新局,扬帆再起航。

·浙江国资国企“一子落”促“全盘活”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