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厅展示的智能驾驶舱。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在技术快速迭代和产业加快变革的当下,如何抢抓赛道机遇提升产业能级,决定着区域经济在新一轮竞争中的核心实力。
数字时代,新型显示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国际产业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产业持续优化升级?合肥市抢抓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机遇,积极拓展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版图,以现象级的产业地标交出一份与时代“同屏”的“皖美”答卷。
创新,“屏”显身手
北京冬奥会上,一片投影面积超过一千平方米的“雪屏幕”与皑皑白雪相映生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先进显示技术的亮眼成果。
“聚焦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与应用,我们和中科大专家团队联合进行科技攻关,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攻克激光显示领域的多项核心技术。”生产“雪屏幕”的合肥全色光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立新说。
京东方突破打印OLED 8K显示技术、鼎材科技自主研发彩色光刻胶填补国内空白、合肥福纳研制的量子点材料打破国际垄断……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通过揭榜挂帅、国家重大技术专项、首台套装备补贴等多项政策叠加,合肥针对面板、驱动芯片、材料、关键设备等显示产业链共性难题,开展科研和产业攻坚。从“缺芯少屏”到“芯屏汽合”,产业链本地化配套能力和协同创新成效快速提升。
“显示产业技术迭代非常快,对标全球各地的新型显示技术发展,产业发展不进则退。”合肥新站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斌说,“以产业链为核心,向前挖掘科研链,向后打通资本链,这几年我们围绕先进技术进行前瞻布局,持续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伴随着京东方的落地,如今的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汇聚了包括美国康宁、维信诺、 晶合集成、合肥欣奕华在内的上下游配套企业过百家,新型显示产业由“链”到“群”,成为产值过千亿的现象级产业地标。
巧妙“隐身”的屏下摄像、拥有柔性显示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科技感十足的智能驾驶舱……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的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厅里,前沿柔性显示技术与面向未来的终端应用碰擦出耀眼的火花,展现出产业融合的无限可能。
“合肥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是维信诺在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一条全柔AMOLED生产线,设计产能为30K/月,总投资400多亿元,目前已实现量产交付。”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说,合肥的产业生态完善,配套政策健全,方便我们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面向未来做前瞻布局,2022年我们将围绕柔性显示链上下游再招引一批企业,进一步拓展柔性显示产业链条。”徐斌说。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彩虹玻璃基板国家实验室……目前,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拥有市级及以上各类技术创新平台85家,研发投入强度年均超过5%。
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契机,合肥加速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研创新“沿途下蛋”,助力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跨界融合。
“高端装备受制于人,是制约国内泛半导体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的瓶颈。”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CEO张海涛告诉记者:“瞄准产业关键装备‘卡脖子’问题,我们与京东方上下游企业合作,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先后完成10.5G洁净搬运机器人、 OLED蒸镀封装系统、大尺寸面板Mini-LED巨量转移设备等关键装备的研发应用,填补产业上游核心设备的缺失。”
坚持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合肥大力支持领军企业牵头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聚焦打印显示、薄膜高分子材料、微纳激光等显示产业前沿领域,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专项资金优先支持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支持比例可达50%,全力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
京东方液晶面板出货量居全球前列、维信诺6代线实现量产交付、晶合集成总产能达到10万片/月……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奏响“芯屏汽合”协奏曲,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发展,“屏”显韧性
“今天的发言不要‘穿靴戴帽’,大家直奔主题。企业有资金需求、有困难尽管提出来,用好投融资多元组合拳。”虎年开春,合肥高新区第一场新春产融座谈会气氛热烈。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登银开门见山,让济济一堂的企业家和投资机构负责人围绕双方最关心的融资问题打开“话匣子”。
近两百亿元投资收益滚动支持京东方10.5代线建设,2亿元股权投资视涯项目……认准产业方向,专业研判、舍得投入、敢啃“硬骨头”,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成就了为外界所津津乐道的产业投资“合肥模式”。
“高端装备研发不可能一蹴而就,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021年我们得到了当地政府产投集团的资金支持,助力公司完成了超6亿元的股权融资,解决了研发持续投入的资金需求。”张海涛说。
针对产业升级需求,合肥市健全国有资本产业投资运营模式和风险管理机制,创新“基金+基地”“投资+招商”模式,系统推进战略投资布局。
目前,合肥市产业投资、创业投资两大母基金和31只参股子基金总规模达到1086.02亿元,形成覆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丛林”。
日益完善的产业生态和优良的生活环境,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力场”。
“政府在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在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工作7年时间的韩籍工程师李永浩看来,合肥是个“养人”的地方,如今他把妻子和孩子都接到合肥定居。为方便和中国同事交流,他还自学了汉语。
率先试点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新开3条国际货运航线,中欧班列开行668列……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合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造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目前公司在全球已拥有33个销售网点。ITO靶材是新型显示行业的关键原材料之一,我们与下游企业开展创新协同,与国际同行同台竞赛,打破国外对高端靶材生产技术的垄断。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71.9%。”合肥先导薄膜材料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黄远东说。
以创新聚变引领产业裂变,以产业裂变带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21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同比增长9.2%,战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8%。
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芒。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直接营收达446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后疫情时代稳定全球产业供应链持续贡献力量。
协同,面向未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说,“十四五”规划对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提出了做大做强的战略支持。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显示产业必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
业内人士指出,在国际产业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推动新型显示产业持续优化升级,还需警惕上游产业链短板掣肘、产品结构失衡、不同地区对新增产线和配套产业项目的激烈竞争等因素带来的风险隐患。
受访人士建议,面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快速迭代,应加强前瞻性技术布局,攻克高性能氧化物液晶显示、柔性显示、Mini LED等关键技术,探索从前瞻研究到产业落地的多层次创新体系,支持协同创新,突破产业链供应链难点。同时,优化政策供给,引导面板企业和配套企业建立深入合作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水平和协作效率。
当前,全球OLED产业仍处于技术不断创新和产业持续投入阶段,产业竞争仍在加剧。受访业内人士指出,我国OLED产业需乘势而进,进一步打造和夯实长板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