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降准刚落地一个月,“降息大礼包”又至。央行1月17日发布公告,当日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这两项工具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分别降至2.85%、2.10%。
本次政策利率“降息”,不仅落地时点比市场预想的来得更早一些,其幅度和力度也超出预期。受访专家表示,“降息”的迅速到来,将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体现了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呵护市场资金面的意图,本质上呼应了稳增长的政策诉求。
MLF利率下调也为LPR进一步下降打开了空间。专家表示,预期本周即将出炉的LPR报价或将迎来同步调整。
预期兑现 两大政策利率齐降
自2020年4月以来,MLF利率首次迎来下调。市场对此已有预期,业内普遍认为一季度是较为合适的“降息”窗口。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一季度是全年信贷投放的峰值,跨年资金需求也相对较大,市场具有较大的资金需求。同时,美联储加息的市场预期进一步提前至3月,加之国内去年12月CPI与PPI同比回落,通胀预期降低,一季度成为较好的“降息”操作窗口。
“考虑到在年初‘降息’可以释放稳增长的政策信号,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预期,具有关键时点意义。”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
数据显示,1月17日有5000亿元MLF和100亿元逆回购到期。
在“价降”的同时,昨日MLF超量续做,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凸显货币政策“加力”态势。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MLF续做量增价降,力度超预期,体现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定市场信心。
“MLF加量续做,旨在平滑春节流动性。”东方金诚分析师王青认为,与2021年春节前相比,央行增加了全面降准安排,预计今年春节前,市场资金面波动性将比2021年同期有显著回落,今年节前再现短期流动性紧张的可能性不大。
同时,本期逆回购利率跟随MLF利率同步超量减价续做。这也是2020年3月30日以来该利率首次变动。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认为,本次逆回购利率调降和MLF利率调降保持一致,主要是为了引导整个利率中枢水平下行,从而带动实体融资成本降低。
释放逆周期调控靠前发力信号
近半年以来,包括两次全面降准、再贷款定向“降息”、一年期LPR下调5BP等政策“组合拳”已接连落地。这一背景下,专家认为,一季度央行“降息”仍具有其必要性。
“本次‘降息’可看作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另一项重要的支持稳增长的工具,其政策信号和实际影响比上月的1年期LPR报价下降更强。”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在本月进行“降息”,体现了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有机结合的要求。
温彬表示,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政策需求较为急迫,体现了货币政策落实发力靠前的要求;另一方面,下调10个BP,与疫情防控初期第一次调降等幅,力度不算小,是加大逆周期调节的体现。
连平表示,作为中长期政策利率,下调MLF利率将会推动中长期信贷增长,达到优化信贷结构的政策效果。2021年前三季度企业贷款加权平均成本仅下降2BP,预计四季度融资成本也难以出现较大降幅。一季度政策利率下调,可以进一步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扩大需求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在当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行主要通过MLF、逆回购操作等政策工具释放利率调控信号,并引导DR007等市场基准利率以政策利率为中枢运行,最终影响贷款等金融产品利率。后续来看,DR007的波动中枢也同步下行10BP,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并进一步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本月LPR或将下调 MLF再降依然可期
在现有利率调控的框架下,MLF利率下降也将伴随着LPR下行。专家表示,本周即将出炉的LPR将同步调低,幅度大概率也为10BP。
温彬认为,预计本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报价大概率同步下降10个BP,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认为,央行下调MLF后,银行流动性会更加充裕,通过利率传导机制拉低LPR,之后银行向实体经济贷款、尤其是向小微企业的贷款数额也会随之上升。
“1月MLF利率下调,将带动LPR报价跟进下调,明显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而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也会有所缓解。”王青认为,将有效对冲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预计在“降息”带动下,接下来信贷、社融及M2增速整体上将进入一个较快上行阶段,宽信用进程将明显加速。
“1月MLF利率下调幅度超出预期,已基本兑现当前市场对今年‘降息’的全部预期幅度,但利好兑现并不代表利好出尽。”王青认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大的情况下,后续货币政策走向仍需密切观测经济基本面和房地产市场边际变化。
温彬表示,下一阶段已经出台的政策有望持续发挥效果,预计央行将继续运用逆回购、MLF等常规性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更多以结构性政策为主,精准支持实体经济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并应对好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等各种内外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