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共建“一带一路”让沿线数千万民众有了脱贫希望
2021-11-30 记者 张玉洁 周文其 长沙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虽然在家里四兄妹中年龄最小,但加纳小伙理查德已经成为重要的“家庭支柱”。“能承担这个角色,我很自豪。”他说。

  理查德生活的变化源自2015年起到位于加纳特马的深能安所固电力(加纳)有限公司工作。据介绍,该公司由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非发展基金投资支持,是加纳目前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发电厂。

  理查德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电厂建成投产后不但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电厂周围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村庄道路翻新,电力有了保障,不少当地人员被雇佣,收入增加了,大家都很高兴。”

  这是中国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减少贫困的重要项目之一。多位受访人士指出,中国在致力于消除自身绝对贫困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与各国携手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沿线部分经济体存在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能源资源难以有效利用等问题,贫困治理任重道远。面对这一现状,中国努力改善有关国家基础设施、解决其资金短缺及技术瓶颈问题、加强减贫经验交流等,为他们实现减贫目标提供了强大助力。

  2016年,联合国启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减贫作为首要任务。中国提前10年实现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同时,中国还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

  世界银行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在人类通往消除贫困的道路上,中国的作用不可或缺。”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评价。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是制约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瓶颈。对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领域。

  在东南亚,中国减贫专家奔赴老挝、柬埔寨等地的偏远农村,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在非洲,中国公司承建的亚吉铁路,有效带动了沿线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

  “这些基础设施项目,有利于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消除贫困等目标提供助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须隆说。

  发展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增收减贫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助推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近期,来自马达加斯加安巴通德拉扎卡的种植大户安德烈又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一个旨在帮助马达加斯加提高粮食产量的中国项目顺利签约,该项目将在马达加斯加分期建设4000公顷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等,总投资额近2亿欧元。

  “项目落地后,我的10多公顷水稻地将全部种植杂交水稻,预计可以增产30多吨稻谷,能够带动更多当地农户实现脱贫增收。”安德烈说。

  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军说,4000公顷种子生产基地建成后,可生产10000吨杂交水稻种子,供应40万公顷水稻生产面积,帮助20万农户增加产量,增加收入。“基地建成后将帮助马达加斯加实现多年目标:恢复非洲大米出口国地位。”

  中国政府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作物生产、畜牧业水产养殖、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向多个国家进行1500多项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项目区平均增产40%至70%,超过150万户小农从中受益。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对中国分享的菌草技术印象深刻。“世界粮食计划署愿同中国合作大力推广这项技术,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受益于中国减贫经验。”

  除了物质投入,中国还通过搭建平台、组织培训、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减贫交流,分享减贫经验。2021年发布的《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共举办130余期国际减贫培训班,来自116个国家(组织)的官员参加培训。

  “将促进经济增长作为脱贫的根本动力、政府制定减贫目标计划并付诸实施、以多种方式调动各类资源,这些中国减贫的经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探索自己的减贫之道并实现减贫目标提供了助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钟飞腾说。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艰难,不少国家经济社会受到疫情冲击。“一带一路”沿线有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生存危机加剧、低收入群体就业机会减少,减贫事业任重道远。

  多位受访人士指出,未来,中国将继续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探索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减贫新机制、新模式和新路径,为人类社会消除贫困贡献更大力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大灾之后 保险业遭遇理赔“大考”

大灾之后 保险业遭遇理赔“大考”

今年下半年发生的河南水灾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超百亿元的理赔额创中国保险史上单次自然灾害赔付最高值。

·“人才荒”困扰新能源行业 部分企业“地毯式”抢人

重塑产业版图 航运“巨轮”加速全球化

重塑产业版图 航运“巨轮”加速全球化

中远海运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航运企业,资产总额从2016年重组时的5930亿元上升到2021年三季度末的9508亿元……

·变“废”为“暖” 中国节能绿色保供马力全开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