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生态环境是民之所愿,是人民共有财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本文结合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定位,探索农发行江苏省分行全力打造“绿色银行”的思路和措施,浅析绿色信贷全流程管理的路径。
关键词:农业政策性金融 绿色发展 全流程
一、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部署,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充分运用金融工具拓展绿色金融服务领域,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短板,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服务国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差别化信贷政策,强化与生态环境部门交流合作,加强环境信用建设,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解决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
(三)推进农业政策性金融绿色发展的内在需要
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是农业政策性金融贯彻新发展理念、履行社会责任、构建绿色金融新格局的内在要求。发展绿色金融与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国家战略的目标定位相契合,与服务“三农”的业务定位相吻合,与支持生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责任相一致,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将大有作为、大有可为。截至2021年6月,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不改)支持绿色项目超过4600个,绿色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明确2021年度绿色信贷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十四五”时期绿色贷款余额较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
二、加强绿色信贷全流程管理的具体实践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农发行江苏省分行坚持“绿色银行”战略导向,推行“正面支持、负面管理、系统推进”的发展思路和路径,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信贷全流程管理,提升“绿色银行”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
(一)加强绿色信贷项目营销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厘清绿色产业边界,提出绿色产业发展重点,着力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产业。农发行江苏省分行结合区域发展战略、绿色产业政策要求,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着力点,重点围绕“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中央十四五规划),提供一揽子绿色信贷服务方案。
一是支持水利建设项目。聚焦国家150项重大水利项目,全力支持长江、太湖、淮河等流域水环境整治,长江干流沿线污水管网更新改造、黑臭水体治理。大力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农田水利节水改造工程。积极支持引水工程、水源工程,支持退田退圩还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等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探索支持水网智能化、遥感监测等项目,做好智慧水利建设。
二是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全力支持苏北农房改善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重点支持农村区域性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养老工程。大力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空心村拆除复垦建设、乡村道路及村组和入户道路建设,推进农村土地高效利用。积极支持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探索支持全省60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乡镇创新项目。
三是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全力支持全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支持“退二优二”“三优三保”项目,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大力支持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建设符合绿色节能的高端产业、涉农产业园绿色升级等清洁生产产业。积极支持县域内的水电气热、管网管廊设施建设。探索支持宁锡常结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建设。
四是支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项目。全力支持沿江干支流两侧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搬迁、非法码头取缔和腾退土地修复治理。重点支持工矿废弃地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以及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项目。积极支持工业园区环境治理、固废污染治理。探索支持涉农节能环保产业、节能改造、水资源节约利用项目。
五是支持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项目。全力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天然林资源保护、湿地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支持沿江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带建设。积极支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工程建设。有效支持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林业基因资源保护等项目,以及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基地建设,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二)加强绿色信贷专项储备库建立
大力支持重大项目和重点客户,做实做足项目和客户储备,为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设立绿色信贷一级库和二级库,根据项目的质量和成熟度,做好入库、出库、调库和清库。实行挂图作战、沙盘作业,逐个项目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立问题会商解决机制,明确办贷时限。对重大项目和重点客户,坚持优先受理、优先安排调查评估。通过协调联动,不断加强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信贷支持。
(三)加强审查审议环节管理
一是加强对客户环境信用“五色”等级审查。根据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和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江苏省企事业环保信用评价办法》,企事业单位环保信用等级分为绿色诚信级、蓝色一般守信级、黄色一般失信级、红色较重失信级、黑色严重失信级,定期进行动态调整。审查时通过查询实时信息,对新准入客户,审查要求达到绿色或蓝色等级。对存量客户提出审查意见,绿色和蓝色的,继续给予支持;黄色的,不予新增贷款;红色和黑色的,采取压降措施直至客户退出。
二是加强对客户行业风险的审查审议。根据贷款投向,结合借款人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判定客户的行业风险分类,采取差别化管理措施。对不会产生明显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的客户给予积极支持,对将产生不良后果但较易消除的客户,需要重点关注其环境改善效果,对可能产生不良后果且不易消除的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客户新增产能融资。
三是加强对贷款绿色属性的审查审议。根据《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结合项目建设内容、营销产品类型、技术标准等维度,通过审查审议准确认定绿色信贷项目,核定绿色产业类型、比例和金额,提出差异化贷款管理要求,为放款监督和贷后检查提供依据。对于无法取得绿色证明材料的,经过审议后认定为非绿色信贷项目。对存在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项目,一律不予支持。
(四)加强放款监督环节管理
一是通过借款合同强化约束力。积极行使贷款人的权利,对涉及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客户,在借款合同中补充专项条款,明确客户必须制定专项措施。若客户发生违约,贷款人有权停止放款或提前收回贷款。
二是防范担保措施的风险性。利用押品管理系统等工具,精准定位房产、土地、厂房等抵押物地理位置,远程掌握押品真实状况。审核发现抵押物存在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
三是跟踪信贷资金使用的合规性。通过外部媒介查询贷款支付链中相关企业的环保情况,防止因支付对象的环境风险影响贷款安全。通过实行穿透式管理,审核发票、流水等支付证据,确保贷款资金不被挤占挪用。
(五)加强贷后检查环节管理
一是做好贷后检查和风险监测。将客户环境信用等级变动情况纳入日常贷后检查内容,对红色和黑色的客户,下调风险分类。当发现客户环境信用等级下降时,应该及时上报客户环保风险信息,调整客户的行业风险分类,实施专项的贷后检查管理措施,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利用外部数据平台,查询企业工商信息、司法涉诉、行政处罚等公权类数据,及时掌握客户环保处罚和环境信用等级变化情况,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二是做好绿色贷款的风险客户处置工作。对贷款存续期间发生环保问题的风险客户,除开展常规贷后检查外,还需要对发生严重环保问题的客户制定风险化解方案,采取压缩授信额度、追加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推动风险贷款的处置化解工作。
三、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扩充内容)
(一)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服务体系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服务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可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围绕减污降碳和绿色转型的要求,完善绿色信贷服务体系。通过绿色金融“政银企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客户资源获取、绿色金融行业研究提供渠道资源。研究差异化区域策略,重点支持绿色企业和节能环保项目,构建绿色信贷发展的新格局。
(二)进一步优化绿色产品创新机制
目前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绿色产品仍较为匮乏,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有所不足。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助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探索符合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环保贷、节水贷、固废贷、排污贷、土壤修复贷、绿色组合贷等特色产品。积极探索林权、排污权、碳排放权、项目收益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模式。
(三)进一步强化环境和气候风险防控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项目建设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可能面临转型风险、物理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可建立绿色信贷定量评估模型,对环境高风险领域的贷款和资产风险敞口进行评估,必要时可寻求第三方分担环境和气候风险。通过量化分析信用风险,不断提升对环境和气候风险的前瞻性判断,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四)进一步培养引进绿色金融专业人才
绿色金融相关工作专业性强、复杂度高,需要专业知识的指导。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可增加绿色发展、绿色金融专项培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培养兼具金融专业和环保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有计划地引进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环境经济、绿色投融资等专业人才,多渠道充实绿色金融专业人才队伍,持续提升绿色产业的金融服务技能,打造专业化绿色金融人才队伍。
(五)进一步健全绿色信贷考评机制
合理设定绿色信贷考核指标,加强对基层机构执行国家绿色发展政策的考评,将绿色信贷的贷款业务占比、贷款份额占比、贷款增量占比、绿色不良贷款占比等指标,列入经营绩效中考核。通过优化信贷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配置,激励基层机构全力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擦亮“绿色银行”品牌。
参考文献:
[1]郭新明.江苏碳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金融纵横,2021,(1).
[2]孙兰生.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绿色发展战略[J].中国金融,2021,(2).
[3]郑志松.绿色金融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J].时代经贸,2020,(20).
[4]谢瑞芬.金融要做绿色发展的倡导者和引领者[J].河北金融,2019,(8).
[5]曹倩.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创新路径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9,(3).
[6]王伟舟.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创新路径研究[J].金融经济,2016,(12).
作者简介:
袁文华,男,现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衡淼,男,供职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
孙一鸣,女,供职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