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盘活养老资源 广州构建基本养老服务新模式
2021-11-04 记者 陆浩 黄浩苑 广州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赵乃育 绘

  广州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约五分之一,养老服务需求旺盛。近年来,广州通过构建人人可享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兜底保障与激活市场“两手抓”,回应了基本养老“谁来做、怎么做、资金怎么来”的问题,为老年人提供了可及、多样以及优质养老服务。《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要维持可持续发展,还要解决人才供给不足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涟漪式全域养老圈层初现

  适老化改造步伐不断加快,颐康中心实现街镇全覆盖,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程度日益加深……广州以老年人的区位、需求和购买力为中心,在时空上构建了“床边、身边、周边”的全域养老圈层,有效改变以往“公办一床难求,私立无人问津”的供需错位。

  第一,床位“搬”进家,末梢“活”起来。

  “养老机构帮我家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改造,还有护理员随时上门为我服务。”今年66岁的黄炳升申请了家庭养老床位,在家也能享受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家住广州荔湾区芳和花园的芳姨也说,家庭养老床位解决了独自在家时的后顾之忧,居家养老质量得到了保证。

  “养老不离家”首先是让“居家”符合养老的专业要求。广州市民政局养老处副处长严福长说,让适老化改造、智能化设施和专业化服务入户,兼顾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风险防控。基础适老化改造约3000元可享受政府补贴,每月还可享受长护险报销,“花很少的钱就能在熟悉的家中享受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养老服务需要一下子就被‘盘活’了。”截至今年9月,广州共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6万张。

  第二,社区“托老所”,支撑“靠”得住。

  为满足老年人对就近就便养老的强烈需求,国内多个城市小区探索建设嵌入式养老机构。在广州,相关法律制度早已确定新旧小区必须配备养老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普惠性养老。对少数业主的不理解,相关部门一方面加强与群众沟通,另一方面开展开放日活动让群众消除误解,通过了解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接纳嵌入社区的“托老所”。

  环境好、智能化、活动多、还不贵,这是记者走访广州多个街镇颐康中心的感受。这些中心为社区长者提供8小时日间照护,也为有轻/中度照护需求的长者提供日常健康监测、康复运动、文化娱乐、午膳午间照料等服务。目前,广州市已累计建设179个具备综合功能的颐康中心,弥补家庭养老只能靠子女的缺陷。

  第三,机构持续扩大,中枢“兜”得牢。

  为服务确实需要专业养老机构支持的家庭,广州持续推动养老院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近年来,广州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迅速,为养老服务不断增加供给。数据显示,广州市现有251家养老机构中,民办养老机构占到192家,全市75%的养老床位都由社会力量提供。

  记者了解到,广州的养老补贴政策着眼于补服务而非补机构、补硬件,这样堵住了钻政策空子的漏洞,让市场把精力集中于服务百姓的养老需求上,有效解决“公办一床难求,民办无人问津”的问题。

  着力破解“谁来做、怎么做、钱怎么来”

  如何回答好群众“老了以后怎么办”这一问题,广州从“怎么做、谁来做,钱怎么来”三个方面进行“破题”。

  第一,制度刚性明确各方权责。今年6月,广州以地方立法形式明确了基本养老服务法定概念、扶持措施,明晰了5大类24项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了政府、市场以及个人在养老服务中应承担的部分,让老年人在享受养老服务时“有价可依”“有法可依”。截至目前,广州已经出台超过60个政策文件和配套标准,在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建设和培育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广州市民政局宣传法规处处长李锐说,以法律形式明确基本服务的外延和内涵,为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系列政策提供了法律基础,明确了政府责任的边界,不缺位也不越位,有力保障全体老年人公平获得基本养老服务。

  第二,依靠社会力量培育养老服务产业。如今,广州全市75%的养老床位、98%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97.5%的长者饭堂、95%的家政养老服务由社会力量提供,这与政府长期以来的政策推动密不可分。

  “是政策推着企业走!”华邦美好家园养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伟表示,仅靠政府补贴,养老机构不可能实现长远发展。在政府引导下,企业靠专业和高质量的服务获取更多资源,“目前我们服务半径内的客户有3万至4万人,理论客户为60万人,好政策让我们看到了大前景”。

  第三,长护险帮助家庭减负。失能老人的照料费用对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对此,广州全面铺开长护险,在帮助家庭减负的同时,也在释放更多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的需求。

  广州市自2017年8月起开始试点运行长护险,从今年起将保障范围从重度失能人员扩增至有护理需求的所有失能人员。群众不需单独支付长护险保费,而是在医保中按年龄阶段划出一定比例。筹资机制多元,让基本养老服务有了资金池,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仍需多方发力

  10元的长者食堂、20元的日托、300元的老年大学、报销比例高达一半的长护险、把政府闲置物业用起来……广州花小钱办大事探索建立人人可享的基本养老服务,但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仍需多方努力。

  首先,长护险未来发展需统筹设计。目前长护险仅在广州等试点地区施行,而现实中人员工作流动性大,很有可能出现年轻时交了保险,在非试点地区养老而享受不到的情况。同时,广州等试点地区从医保里切一部分保费的办法,对部分结余较少的地区而言有难度,医保基金本身就已经承受很大压力。应考虑设立独立险种,扩大养老服务的资金池。

  其次,养老人才供给需要系统加强。尽管多地政府从岗位补贴、入户政策、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养老护理员优惠,但愿意从事养老服务的人还是不多。广州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王立军认为,待遇是最关键的因素,尤其是职业技术评定没有与福利待遇挂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进入养老行业的意愿。“在生存压力下,年轻人不能仅靠爱心支持。”

  再次,着力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程度。社区养老护理员首先需要学习老年人照护的基础知识,根据社区场景的特殊性,还需学习居家养老照护、老年人照护场所环境与安全、老年人照护程序、常见老年病预防及紧急处理等技能,以满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要。专业人士建议,构建养老服务专门的职业评价体系,落实既定养老服务业的行业管理规定,并探索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养老机构管理细则,大力推广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同时,引导社会养老机构建立行业协会,促进养老服务标准和水平不断提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