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的8月,天空湛蓝,白云悠悠,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牛羊徜徉;茂密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驯鹿、紫貂穿梭;宽广的呼伦湖里,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呼伦贝尔山清水碧、地域辽阔、风景如画。
作为我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悉心守护好这如画般绿水青山,勠力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在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舒展开来。
初秋时节,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西苏木的一户牧民正在赶马转场。李新军 摄
绿水青山一幅画
呼伦贝尔拥有山水林田湖草沙7种生态系统,这里绿野广阔、林海莽莽、河湖润泽、黑土肥沃。一直以来,呼伦贝尔就以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闻名于世,曾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民间描述。
“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景色真是太美了,空气真是太清新了。”山东济南的游客田晓第一次到呼伦贝尔,站在陈巴尔虎旗阿尔山嘎查牧云山顶俯瞰,莫日格勒河宛如一条泛着银光的丝带,点缀在绿宝石般的草原。河两岸草浪滚滚、鲜花盛开,马嘶羊咩。“平时总待在城市里,能如此亲近自然,感觉太治愈啦!”
呼伦贝尔草原面积993万公顷,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2020年,全市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75.1%,且连续三年稳定在70%以上,位列内蒙古首位。
提到呼伦贝尔,一般人们会立刻联想到大草原,但事实上,在草原深处有着一块面积巨大的沙地,位列我国四大沙地之中。其形成受地质因素影响,也受历史上人类活动和气候周期性干旱等影响。沙地蔓延最严重的时候,牧民的家门都被黄沙封住,出入道路也被掩埋。
2009年起,呼伦贝尔向沙地宣战,启动了沙区综合治理工程。到目前,全市完成沙区综合治理面积1300万亩,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实现“双减少”。
在素有“草原明珠”美誉的呼伦湖,水鸟迎着风鸣叫、飞翔,湖畔的芦苇丛和柳灌丛郁郁葱葱……呼伦湖一度水面萎缩,生态环境面临退化危险。2016年以来,随着一系列保护修复以及治理项目实施,呼伦湖水域面积逐年升高,湿地生态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改善。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介绍,目前,呼伦湖水域面积恢复至2144.9平方公里,较2011年增加366.9平方公里。2013年以来,保护区记录到的鸟类由333种增至345种,种群数量增加近万只。
呼伦贝尔不仅拥有大草原和湖泊,还拥有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78.4%,保存有110万公顷从未开发过的原始森林、数百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湿地。
为了保护这片绿色净土,呼伦贝尔在2015年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体,林区人从“砍树人”变成“看树人”。
林下经济、旅游、碳汇……这些新的领域使林区发展具有无限可能,在发展中守好这如画般的林区,成为林区人新的使命。
金山银山画中来
在鄂温克族自治旗草原上,矗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巴彦呼硕敖包,巴彦呼硕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山岗”。巨大的石堆矗立在山顶,山下牧草繁茂,牛羊成群。
敖包最初是牧民为辨别方向和道路随意堆砌的石头堆,后来逐步演变成祈祷风调雨顺的场所,如今又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
7月初,湖南的易先生带着女儿来到巴彦呼硕敖包景区旅游,女儿兴奋地坐上滑翔机。滑翔机在巴彦胡硕草原上空盘旋两周落地,小姑娘止不住的兴奋:“太好玩了!草原太美了!我在上面看到底下一块蓝、一块绿、一块蓝、一块绿。”
谁曾想,小姑娘口中“一块蓝、一块绿”的大草原在10年前还是“一块坑、一片洼”。呼伦贝尔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过去上了很多煤矿、火电厂和煤化工厂。采煤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少居民家的水井都打不出水。
从蚕食青山绿水,到反哺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呼伦贝尔共完成31家绿色矿山企业建设工作,其他矿山也正在积极进行升级改造。呼伦贝尔要求到2025年底,全部矿山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不符合标准的矿山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坚持生态和发展“一盘棋”思想,是呼伦贝尔秉持的发展主线。近年来,呼伦贝尔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加大体育、农牧、林业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力度,提升旅游产业附加值。牙克石凤凰山滑雪场、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打造“体育+旅游”模式;在“农牧+旅游”模式带动下,呼伦贝尔芥花油、牛羊肉及各类奶制品销量逐年增加。
呼伦贝尔一方面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标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绿色农牧业、绿色矿山、绿色制造业、绿色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生态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生态资源和气候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产品优势、质量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实现生态产业化。
在这样的思路引领下,有“天然牧场”之称的呼伦贝尔现代农牧业量稳质升;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煤炭、电力、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临空、冰雪、大数据、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直播电商、快递物流、会展经济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擘画民生新图景
在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西苏木好力宝嘎查草原深处,“藏”着一位网红——达西。
1991年出生的达西斯仁,大学毕业回到家乡。从2019年开始,他先后在快手和抖音上发布视频,记录和分享牧区日常生活和草原文化。现在,他在抖音上有300多万粉丝,视频获赞将近4000万。去年,他直播了自己的婚礼,全网播放量超过5亿次。
达西的视频里面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牛马成群,炊烟袅袅……人们对呼伦贝尔良好生态环境和淳朴牧民文化的喜爱,带火了旅游业持续发展,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继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旅游业经济指标大幅下降后,2021年旅游业加速恢复发展。仅端午节假期,呼伦贝尔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9.67万人次,同比增长56.93%;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超过1.5亿元,同比增长190.76%。
但是,旅游业繁荣发展的同时,盲目开发、无序开发、同质开发等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呼伦贝尔刚刚进入“青春期”的旅游产业,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
呼伦贝尔政府不为眼前利益所惑,而决心让旅游业行稳致远,为广大旅游业从业者带来可持续的收入。在最近一次疫情暴发之前,呼伦贝尔迎来了夏季旅游高峰。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随着旅游市场越来越规范,依靠丰富的绿色农牧业资源,呼伦贝尔利用“旅游+”模式,推动农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拓展百姓增收途径。
家住扎兰屯市卧牛河镇五星村的张玉芝一家以务农为生,守着风光旖旎的绿水青山,但日子一直过得很拮据。自扎兰屯市将旅游业列为全市主导产业以来,金龙山滑雪场、昂勒滑雪小镇等一批旅游项目先后落户五星村。看着游客越来越多,张玉芝开起农家乐,每日最多可接待800多人,收入也大幅提高。
创业当“网红”,开办农家乐……越来越多人找到了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途径。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呼伦贝尔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家住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的娜喜巴雅尔一家最近住进了崭新的现代化房车,一家人可以用燃气灶做饭,热了可以冲凉,上厕所也不用再跑到外面。
这得益于2019年芒来嘎查成立的芒来畜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整合39万亩草场,牧民们可以四季轮牧,有利于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形成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良性循环。2020年芒来嘎查集体分红收入48.36万元,比2019年增加23.36万元。
呼伦贝尔各地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新举措。如何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呼伦贝尔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守好绿水青山,坚持绿色发展,用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和安全的食品,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