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以智为先 志在万里
——天津港里听新潮
2021-06-23   记者 李鲲 张宇琪 天津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一号泊位。记者 赵子硕 摄

    清晨,当鱼肚白从东方蔓延,渤海湾的深处,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海上灯塔——大沽灯塔的灯光缓缓熄灭。从高空俯瞰它身后20多公里的地方,主体形状似一艘帆船的天津港,在晨曦中轮廓渐明,仿佛迎着刚刚照射到中国海岸线的阳光“出海远航”。

    两年多来,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海港志在万里,秉承拼搏奋进、改革创新的精神,在逐梦万里、联通世界的过程中成为绿色智慧的“弄潮儿”。

    码头无人影 远程有人控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北区码头,25辆卡车有序穿梭其间,定睛一看,这些车辆的驾驶室里竟然无人,方向盘都是自动旋转!仔细观察,发现整个码头都看不到工作人员的身影——卡车通过地面智能解锁站时,机器人会对集装箱体和车辆之间实现自动加解锁;卡车到达轨道桥旁边,轨道桥机收放绳索,把车上的集装箱吊走。

    “这些技术全部是我们自主研发,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帮助下,2020年我们在全球首次通过‘边作业、边改造’的方式,实现了传统集装箱码头的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天津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褚斌说,改造后的码头整体作业效率提升近20%,单箱能耗下降20%。

    码头无人影,远程有人控。记者见到46岁的刘启时,他正靠在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智能管控中心的椅背上,在屏幕前看着5G实时回传图像,操作着控制杆,吊起集装箱。之前,他已经当了十几年的集装箱轨道桥司机,回忆起以前的工作状态,老刘捶了捶自己的腰,“驾驶室离地得有几十米高,我得一直弯着腰,盯着下面的集装箱,累啊!”

    过去,轨道桥这种庞然大物让女性员工望而却步,现在,轨道桥远程自动化操控司机“巾帼班”成了天津港一道“风景线”。“我第一次爬上驾驶室时,腿都哆嗦,遇上刮风下雨梯子会打滑,整个驾驶室还会在狂风中晃。”“巾帼班”的李丹回忆岗前培训在驾驶室实操的日子仍心有余悸,但现在,她甚至可以同时操作六台轨道桥。

    在褚斌看来,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是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设1.0版”,“2.0版”则是计划今年年底投入使用的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集装箱码头。

    据悉,“北疆C段”正式投入使用后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零碳码头”。“用不了多久,风车就在码头边立起来了,我们已经论证多次,通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生产,‘北疆C段’将不仅实现岸基供电,让停靠的船舶‘零排放’,还能给周边供电,真正成为绿色港口。”褚斌说。

    据了解,天津港在全国率先实现煤焦100%铁路运输的基础上,2020年全年铁矿石铁路运输占比超过62.7%,“散改集”完成170万标准箱,26个泊位实现岸基供电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进天然气(LNG)等清洁能源应用,全年累计减排大气污染物3021吨。此外,天津港也加快实施港口机械清洁化改造,直排海污染达标率达到100%,港区绿地面积突破700万平方米。

    锐意改革 不断发展

    每次登上外籍船舶并指挥其有序进出天津港,天津港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李占涛总是显得认真而自信。“根据规定,外籍船舶进出我国港口需要强制引航。在他们的船上,我代表着国家主权,这份工作光荣而神圣。”李占涛说,祖国的强大给了他底气,天津港的繁荣给了他信心。

    时光回到1900年,第四次大沽口战役之后,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天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逃跑。1901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大沽口炮台彻底拆除。

    日本侵略中国时期,为掠夺华北资源,在海河口北岸的沉积海岸上开始修建塘沽新港,但由于侵略战争的接连失利,计划再三压缩。国民政府接手后,也只能维持残局,撤离时还对港口设施进行破坏,到1949年,天津港已变得百孔千疮。

    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各方面对港口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央指示,经过三年恢复性建设,1952年10月17日,随着万吨巨轮“长春”号驶入,天津港宣告重生。

    “天津形成海港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天津港在国际上被称为天津新港。这个新,我理解就是新中国的新。天津港的海岸坡度是1000米,也就是走出去一公里,水深只有一米,因此完全靠人工挖航道、围海造港。天津港人拼搏奋进的精神就是从那时起镌刻在基因里。”褚斌说。

    今年71岁的成金刚在天津港当了一辈子装卸工人。据他回忆,天津港重开初期,进港的船只很容易陷入淤泥,必须在潮水退去之前卸下部分货物,减轻船体重量。“那时候舱门一开,装卸工们就要火速把东西扛下来,很辛苦。”苦归苦,但看着港口一天天发展壮大,他的两个儿子也加入了天津港。

    二儿子成卫东成为一名拖车司机,但他时刻以天津港培养的“蓝领专家”孔祥瑞为榜样,参与轮胎分解装置等近百项技改工作,获得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为全国劳模,现在又通过3D打印学会了CAD绘图等多种新技术。

    “天津港已成为主航道水深22米的30万吨级智慧港口,这是父亲难以想象的。我11岁的儿子也经常问天津港未来长什么样,只能说靠他自己去见证了。”42岁的成卫东说。

    除了拼搏奋进的精神,天津港的不断发展也与其锐意改革分不开。

    20世纪80年代,在中央支持下,“双重领导,地方为主”“以收抵支,以港养港”的“天津港模式”引领全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风向;进入21世纪,天津港又在全国港口“政企分开”中走在前列。2018年,天津港刀刃向内,提质降费,推进“一站式阳光价格”,让企业收获实惠。2020年疫情期间,为促进复工复产,天津港集团累计为各类客户减免费用1.3亿元。

    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倾听千言万语、服务千家万户,2020年以来,直接惠及企业客户的“四千行动”,是天津港转变服务理念生动案例。

    与此同时,作为老牌国企的天津港更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以职业经理人为重点的选聘模式改革。“我是从宁波港来到天津港的,我们集团高层有很多是从各地港口引进的职业经理人,大家各自发挥特长,成为组合型领导班子。”褚斌说。

    业务量逆势上扬

    今年1月29日,随着“永康”轮在天津港集装箱公司码头离泊,驶向东南亚新加坡等港口,天津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集装箱航线已由2019年的30余条,增加到50条。国际疫情虽在蔓延,但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天津港全球物流航线的辐射能力仍在不断提升。

    如今,天津港已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2020年货物吞吐量4.35亿吨,位居世界第九,集装箱吞吐量1835万标准箱,排名世界第八。

    “全球港口每装卸40个集装箱,就有1个来自这里,中国每进口3辆汽车,就有1辆从这里登陆,每进口13吨铁矿石,就有1吨从这里上岸,每进口18吨原油,就有1吨从这里中转……”天津港集团调度指挥中心超大屏幕上播放的一个视频短片如是介绍自己。

    疫情之下,天津港业务量逆势上扬,还受益于其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月底的一天,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集装箱码头又迎来了天津港环渤海内支线的“新春顺”轮,船上满载着德国的木材、俄罗斯的小麦、美国的纸浆等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南京翰嘉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明在码头上迎接着他的货物,作为一个全国性的木材贸易公司,这是他们第一次尝试通过天津港环渤海支线把从德国采购的云杉原木转运至曹妃甸港。

    “之前这些德国采购的云杉原木,都是从天津港通关后通过汽车运输给唐山的客户,这次我们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发了75个集装箱,没想到不仅降低了20%的物流成本,货期也更有保障,后面我们计划把更多货物放到环渤海内支线上来。”吴志明说。

    目前,天津港已辐射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腹地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2%;70%左右的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2014年以来,天津港还与河北诸多港口整合优质资源,协同发力,共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港口群。

    除此之外,发挥一端连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端连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天津港继续以海铁联运畅通“一带一路”。据天津港集团物流经营中心主任刘鹏介绍,天津港海铁联运集装箱2020年已经达到80多万标箱。现在,通过天津港海铁联运,东南亚的水果到达北京只要6天,日本的汽车8天可以抵达蒙古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海南先行先试:打造全球文化艺术品交易“高地”

海南先行先试:打造全球文化艺术品交易“高地”

随着文化艺术品跨国交易日趋活跃,文化艺术品正成为国际通用的“软黄金”。

·战“疫”大考 书写不凡答卷

以智为先 志在万里

以智为先 志在万里

清晨,当鱼肚白从东方蔓延,渤海湾的深处,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海上灯塔——大沽灯塔的灯光缓缓熄灭。

·央企发力养老服务业 增加普惠养老供给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