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上海城市发展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五个新城的崛起。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的定位不再是以往概念中的郊区卫星城,而是面向长三角的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以往的郊区较多承担着为中心城区疏散人口、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郊区卫星城也往往因为“产”与“城”的分离而成为“睡城”。上海曾推过多轮郊区化战略,包括2001年“一城九镇”、2004年“三城七镇”、2006年“1966”城镇体系。借鉴这些经验,能否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将是五个新城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区别于历史上的郊区‘新城’,五个新城是具有外向性的城市,都选在了重要的发展轴上,是都市圈的节点城市,强调要对外承担功能,新城建设也必须‘产’和‘城’联合起来考虑。”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让新城有自我造血功能
根据五个新城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五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到2035年,五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
目前五个新城的总人口在250万左右,5年内要达到360万,意味着平均每个新城要增加20万以上人口。要实现这一目标,上海交大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杰认为,首先新城的产业要留得下人。
陈杰认为,在过往郊区化发展模式下,优质生产要素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仍然高度集中在市区,即使市区人口疏解到郊区,也主要是去房价相对低廉的大型居住区购房居住,就业仍然高度集聚在市区,这导致以往的郊区新城产城融合差、职住平衡低。
“在新城规划中,产城融合是基本要求,职住平衡是重要考量,公共服务资源的起点要更高,要以更好的营商环境来导入产业,让新城有自我造血功能。”陈杰表示。
新城的自我造血功能来自产业的发展,根据各个新城最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五个新城在产业发展方面可谓各有各的王牌:嘉定新城主打“国际汽车智慧城”、青浦新城将建成“长三角数字干线”、松江新城突出“G60科创走廊”、奉贤新城打造“东方美谷”、南汇新城推进“数联智造”名园建设。
嘉定因汽车而兴。我国的第一批国产小轿车、第一条F1赛道、第一张无人驾驶测试牌照等都在这里诞生。在嘉定新城的建设过程中,汽车产业也将唱主角。
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在4月18日举行的“上海人大代表论坛”上谈到,到2025年,嘉定汽车“新四化”、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产出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将在嘉定新城打造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
第一财经记者在位于安亭的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MEB)工厂看到,全新的MEB工厂配有1400多台工业机器人,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每分钟就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
“如果把汽车产业的上下游链条全部打通,加上发展智能交通和汽车服务业,汽车产业将成为嘉定新城的发力点,做成千亿级的产业集群,而其他落户嘉定新城的企业也最好能与其在价值链上配套。”诸大建表示。
位于上海西南方向的松江新城是上海对接杭州、嘉兴发展轴上的节点城市。“十四五”期间,松江新城将加强G60科创走廊战略引领作用,强化创新策源能力,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发展文创旅游、影视传媒等特色功能。
青浦新城则将在产业发展上依托上海东西发展轴上数字信息产业集聚的优势,沿G50高速打造一条“长三角数字干线”,向东加强与张江科技城的联动,向西加强与长三角沿线城市的对接,中间加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青浦新城和一体化示范区的串联,力争形成一条万亿级的数字经济发展带。
作为上海南部滨江沿海发展走廊上的综合节点城市,奉贤新城将以“东方美谷”为核心,围绕化妆品、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构建具有鲜明奉贤特色的“全球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高地”,至2025年基本形成产学研创一体的美丽健康产业生态链。
南汇新城作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将在“十四五”期间构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7+5+4”面向未来的创新产业体系,加快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除了找好赛道、抓住新城核心产业定位外,诸大建认为,新城发展更要注重生产型服务业,因为服务业才是拉动人口增长的主力,生产型服务业承载的恰恰是新城的全球功能。
“新城要承担全球城市的功能,但也要与中心城区有所区别。中心城区要承载综合性的功能,新城则可能是专业性的功能,比如南汇新城在金融业上主要与航运相关联,嘉定则与汽车相关联,更偏重产业链上的服务业,而后是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诸大建表示。
诸大建还认为,在新城服务业发展过程中,上海的国有企业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如果每个新城能落户一个大型国企总部,这将大大带动新城的综合功能。”
就在3月底,南汇新城迎来第一家大型国企集团总部入驻,临港集团总部以及集团旗下临港航空公司一同迁至南汇新城创晶科技中心。伴随临港集团一同落户的还有建设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和商业企业,配套的生产型服务业正在崛起。
靠城市功能留住人心
新城既要靠强大的产业功能留住人才,也要靠优质城市功能留住人心。
诸大建认为,新城要发展,更表现在引进高端企业、先进制造业,这也会带来高端劳动力,他们对配套环境、公共服务的要求更高,所以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就变成了新城的城市品质和公共服务怎么样能够留住人。五个新城吸引人的方式将从原来的“以产引人”变成“以城引人”。
在嘉定新城,暮春时节的远香湖成为嘉定新城居民休闲的首选之地,保利大剧院矗立在远香湖旁,马路对面就是嘉定区文化馆,几步之遥的奥特莱斯即将落成。到2025年,嘉定新城范围内人均绿地面积将达11.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以上。
“建造人性化城市,打造人文化气息,塑造人情味生活。基本实现步行5~10分钟有绿地、骑行15分钟有景观、车行30分钟有公园,织就城市秀带。”陆方舟这样描述嘉定新城的未来。
在南汇新城的滴水湖畔,星空之境海绵公园项目雏形初具。据介绍,这一项目建成后能够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超过90%,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超过60%,雨水资源化利用率超过5%”,可保证“五年一遇降水不积水,百年一遇洪水不内涝”。
位于淀山湖畔的青浦新城在“十四五”期间要做好滨水文章,打造人与自然密切互动的公园城市。
新城建设除了要更加关注城市品质外,诸大建认为,更关注老百姓直接需要的医疗、教育资源的供给。“比如教育方面要增加优质中小学,特别是重点高中的供给,如果新城高中的学生考上985、211学校的概率比市中心高,那自然就吸引了很多人留在新城。”
教育资源哪家强?五个新城在“十四五”期间都在卯足力气,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据悉,青浦新城将引进上海中学国际部、世外学校、中福会幼儿园等,打造未来教育新高地;嘉定新城在已有优质学校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华二初中的基础上,今年将新开上师大第五附属学校等一批市属学校,宋校嘉定实验学校等5所学校正在建设中,华师大第五附属学校、上海实验学校嘉定新城分校、上海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资源也在加速落地;在松江,上外云间中学、上外云间小学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可提供约5500个学位,是迄今为止松江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中,投资总量最大、设计标准最高、设施配套最全的项目;在南汇新城,上海中学东校高中部、华师大二附中临港校区、临港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将在“十四五”期间建成投用;奉贤新城提出,至2025年至少拥有1所高职以上高等教育机构(校区)、1个市示范性学区集团,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
诸大建还建议,增加新城教育资源不一定要采取从中心城区转移优质师资的办法,因为这样会摊薄存量资源,更好的选项是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优秀教师人才,增加总量供给。
房价让年轻人能负担得起
控制房价也是五个新城实现职住平衡的重要任务。
“五个新城要想吸引人口一定要严控房价,要让年轻人能负担得起,如果新城房价暴涨,这与新城的发展目标是完全背离的。另外新城还要提供大量的租赁房、人才公寓房,甚至企业为员工开发集体用房。”诸大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也提出,五个新城在建设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在地铁周围建设廉租房、公租房,而在政府提供的公租房不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货币化的方式让居民在市场上选择自己的收入可以支撑的地点。
上海市住建委等部门1月21日发布的《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增加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特别是在郊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五大新城加大供应力度。上海3月2日印发的《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出台与中心城区差异化的购房和租赁政策,研究完善租购并举、租售衔接的人才住房政策。
近日印发的《上海市房屋管理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也提出,将编制新城住房专项规划,从规划上解决新城居民的住房问题。
五个新城的“十四五”行动方案也都把提供多渠道房源作为重点。比如,奉贤新城提出打造独立的产业生态圈,探索“商务+居住”新模式,在产城融合中实现职住平衡,工作生活“零通勤”“零切换”。
“五个新城应积极探索空间复合利用。未来,商业和居住功能的复合利用、空间分时利用将成为趋势。其中,在空间分时利用方面,同一栋楼,白天作为商办空间使用,晚上作为居住空间使用,可以切实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技术层面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需要在建筑物设计和城市规划时做得更细致。”陈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陈杰还认为,五个新城的住房制度和土地财税制度建设都应与中心城区实行差别化政策,比如,可考虑率先试点租购同权,即租房与买房享受同样的公共服务,包括同等竞争或同等轮候稀缺性优质公共资源,比如子女就近对口上优质公办学校问题,这样将大幅提升新城的宜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