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湖南西部的山区小城,如何擦亮“和平”的名片、助推经济社会的快速提升?近年来,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充分发挥“和平”这一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城市建设新路径,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开展和平教育、和平活动、和平研究,擦亮了“胜利之城”与“和平之城”的城市品牌,结合乡村振兴多种举措,让老百姓吃上了“产业饭”与“旅游饭”。
“和平之城”见证伟大胜利
今年2月3日,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发布公告,芷江侗族自治县获准成为第307座“国际和平城市”,是国内继江苏南京、山东潍坊后的第三座“国际和平城市”。
芷江小且偏远,正因为如此,这座位于湖南西部雪峰山区的小城,抗战时期建有当时的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是飞虎队的驻扎基地,是保卫重庆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是抗日战争取得转折性胜利的湘西会战的战略总部。
1945年8月21日,日军乞降使节今井武夫一行在中美空军混合编队的六架战斗机押送下飞抵湖南芷江,向中国军民投降,并献交百万侵华日军在华兵力部署图。
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给芷江留下了独一无二的抗战历史资源:受降纪念坊、受降会场旧址、中美空军联队指挥塔、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等战时遗迹,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见证。
走在芷江的大街小巷,“和平”二字随处可见,具有和平文化特征的各类地标构建起芷江的和平文脉,展示了芷江开放包容、融合共生的城市品格。
近年来,芷江加快了和平文化基地建设,保护性地修缮了受降纪念坊、抗战胜利受降典礼会场旧址、中美空军联队指挥塔旧址等二战时期建筑物;新建了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等场馆。同时,芷江还成立了和平文化研究所与和平文化研究会,通过全方位、多渠道搜集抗战文物史料,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平文化资源的完整性。
目前,受降旧址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来自广州、上海、四川等省市的近百个单位和学校在芷江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和平理念搭建交流桥梁
自2003年起,芷江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辐射范围遍及五大洲、四大洋,广泛传播和平理念。
作为国际和平文化节会的主题活动,“国际和平论坛”是研究和平文化、呼唤世界和平的重要阵地。芷江汇聚了中、美、英、法、俄、韩等数国专家学者及和平友好人士,搭建了交流平台,开启了芷江与世界友好国家对话的机制。
借助国际和平文化节的平台,芷江以和平文化为纽带,深耕与世界的交往,先后与法国诺曼底格朗康迈西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莫尔郡松鹤市等城市缔结友好城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与法国二战胜利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与美国陈纳德纪念馆结成国际友好馆。“国际和平城市”申报成功后,伊朗首都德黑兰还发来了结为“友好城市”的邀约。
同时,和平理念还架起了海峡两岸沟通桥梁。芷江是湖南省首个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自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和平文化之旅。台湾同胞在芷江旅行,不但体验了芷江浓浓的和平文化氛围,更深深地感受到了两岸一家亲、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真情,极大地推动了沟通了解和交流合作。
和平名片助力幸福生活
打造和平文化品牌给芷江带来的不仅是源源不断的游客,还有相关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2020年,芷江工业集中区共签约产业项目17个,到位资金19.4亿元;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旧址创5A景区加快推进,全县去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余亿元。
51岁的张化东在公坪居委会栾塘片区开了一家农家乐,背山面水,环境十分优美。“县里举办和平节会的时候客人最多,我们还接待过外国游客。”张化东说,近年来,随着芷江旅游业的发展,很多村民都通过餐饮、住宿等吃上了“旅游饭”,政府也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力度。
“2015年,政府投资修了河边这条柏油路,路通了,游客明显增多了。”张化东说,虽然去年受疫情影响,前来芷江参观游览的游客有所减少,但他相信“国际和平城市”能够成为芷江产生长远影响力的一大品牌,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
芷江的大小餐馆一定都会有的地方名吃“芷江鸭”,也借着旅游的东风为不少当地群众带来了实惠。在怀化市明友食品有限公司,深加工车间内生产的小包装“零食版”芷江鸭才下生产线,就会运往景点边的旅游特产商品店和当地各大超市。
据企业负责人彭伟峰介绍,围绕芷江鸭生产的休闲食品在旅游旺季时常“供不应求”,企业的车间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吸纳了附近不少劳动力,满足了100多名当地群众就近就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