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信贷结构优化要做好“加减法”
2021-04-02   作者:董希淼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0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2021年贷款将保持平稳增长。在信贷总量增长较快的情况下,信贷结构优化决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总体而言,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应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信贷结构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分布和构成,包括期限结构、区域结构、投向结构等,其中重点是投向结构。在优化调整信贷投向结构上,要坚持“两手抓”,同时做好“减法”和“加法”。

  一方面,对房地产等领域的贷款要适当做好“减法”。近年来,房地产贷款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占比仍然较高。房地产市场挤占过多的信贷资源,产生“虹吸效应”,容易加剧其他领域的融资困难。因此,应认真实施房地产金融集中度管理制度,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长。同时采取切实措施,防范经营和消费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此外,还要引导信贷资金从“僵尸”企业、“三高”和落后产能等领域流出。不过,收紧房地产信贷政策不能“一刀切”,特别是住房信贷政策调整要避免“误伤”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努力做好“加法”,实现精准滴灌。下一步,主要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支持和服务。

  一是继续服务好小微企业。应从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激励约束机制,为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推动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主流银行与互联网银行加大合作,加快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减少大型银行下沉服务可能产生的“掐尖现象”和“挤出效应”,防止对大型银行的激励政策措施“误伤”中小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走访、培训,提高金融服务供需匹配的精准度。

  二是大力支持绿色发展。在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对绿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但绿色发展需要长期巨额的资金投入。因此,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增加绿色信贷投入,创新发展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通过金融资源配置和引导,鼓励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和项目正确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社会责任纳入核心价值观,推动构建由绿色产品、绿色项目、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企业等要素组成的绿色发展体系,在绿色发展中获得新的市场机会。

  三是探索科技金融新模式。“十四五”规划提出,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要改变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问题,进一步创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路径。如完善金融支持科创企业的风险补偿与分散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财政部门采取贴息、奖励等方式,对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业务进行激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科技贷款支持。同时,继续探索投贷联动等新型融资模式,发挥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各自优势,加大对科创企业的信贷支持。

  四是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优势和特点,进一步提升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尤其是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充分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和优势,服务县域、支农支小,增强金融供给能力,提高涉农贷款比例。同时,采取激励措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和“三农”经济。还应在保持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

  在信贷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除了加大政策激励和引导之外,还要推动金融科技深度应用,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通过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效率,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宁夏一座山都快被挖“丢”了

宁夏一座山都快被挖“丢”了

记者历经两个半月的卧底调查发现,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宁夏中卫市,因古代铜矿遗址而闻名的照壁山,正在慢慢消失,目前盗采行为延伸到了内蒙古自治区。

·云南能投集团向华信输送26亿陷泥潭

湖北长投建设数字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

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长投”)牢记国企使命担当,紧紧围绕《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依托旗下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等平台,助推乡村数字化转型,抢占数字乡村制高点,为湖北乡村振兴开启新局面、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

·一竿子扎到底 中国海油改革效应持续放大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