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引导利率下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共涉及9万亿元资金供应,并带动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较快增长,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恢复。
当前宏观政策取向已由“稳增长”转变为“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但是远未达到收紧货币政策的条件。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当前全球主要央行均实行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几乎扩张了一倍,美国2020年11月M2同比增速高达25.1%,而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基本稳定。我国货币政策既没有大水漫灌,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目前收紧货币政策不利于稳增长和防风险。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消费仍有待恢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在经济恢复过程中收紧货币政策,会加剧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同时,当微观主体面临偿债风险时,收紧宏观政策可能会成为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风险的化解只能逐个企业对症下药,不能操之过急。
对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应予以适当配合和支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为应对疫情,我国实行减税降费,提高政府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近期个别地方国企债券违约,直接原因来自于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但从深层次看,地方政府财力紧张,企业再融资难度增加,借新还旧的老路难以为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全球货币宽松的环境下,若我国过快收紧货币政策,会造成大量短期投机性资金涌入,推高人民币汇率,削弱出口企业竞争力,扰乱我国货币政策施行。当前中美两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相差2个百分点以上。最近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高达9%左右。截至2020年9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债券、股票同比分别增长36.4%、55.55%,增速明显快于往年。
2020年11月,CPI同比下降0.5%,PPI同比下降1.5%,核心CPI连续五个月同比增长仅为0.5%。非标资产继续压缩,房地产价格总体平稳。2020年1至11月社融中新增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分别减少3395亿元和6399亿元,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并不明显。2020年11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为4.0%,是近20个月来的历史低位,从最高点11.4%下降了7.4个百分点。
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金融各方面情况,短期内几乎没有理由收紧货币政策,而应该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到灵活精准、合理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