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韧性强动力足 国企成四川稳增长“顶梁柱”
2020-11-30   记者 江毅 成都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在制造业大省四川,一大批国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深化改革,展现出了顽强的韧性与充沛的活力,成为四川经济稳增长“顶梁柱”。

  抢抓5G机遇 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型

  随着工程师轻轻推动操纵杆,远在30公里外的生产车间里,一只机械手臂随即作出相应的动作,安装零件、自动行走到下一个工位,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这是在四川绵阳“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内、国内首条“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上发生的一幕。

 

2020中国首条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资料照片

  致力于智慧显示终端制造和智慧能源及配套产业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物流自动化率达到了95%,工厂每秒可查询处理数据十万条,不仅支撑了企业内部的转型升级,而且对外可提供基于云端的制造类相关服务。目前长虹已携手海尔、希沃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工业生产的环节多、程序复杂,5G网络具有部署灵活、高可靠高安全、大带宽、低时延、海量连接等特点,使得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边缘计算等5G与工业互联网技术在生产中广泛运用,效率提升60%以上。”长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了解到,在智能制造产业园内,相同数量工人的年产量可提升3倍,一台电视机从客户下单到交货只需24天。

  在绵阳这个中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城”,智能制造正在成为制造业迈向5G时代的新起点。预计到今年底,绵阳将建成5G基站2000个,5G覆盖率达95%以上。绵阳电信与绵阳制造企业合作建成的首条基于“双千兆”网络的5G+智能制造生产线目前已完成试验阶段,这标志着将5G技术融合到智能制造产业有了实质性突破。

  四川长虹、九洲、福德机器人等一大批企业和高校、院所正积极开展5G+智能制造的相关科研和应用试点。在未来的智能工厂里,一条生产线甚至整个工厂内,将有成百上千个机械臂通过5G网络进行系统化管理。

  生产效率提高48%,运营成本降低31.9%,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7%,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能源利用率提高57.3%。同时每年将为企业带来约1.5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在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德阳,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正式通过国家工信部专家组验收,我国发电装备迎来了“未来工厂”。

  数字化车间入口大屏上,每台设备生产情况、物料状态、产品质检结果一目了然。与传统车间相比,数字化车间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人少了许多”。新的制造流程让设备资源、空间资源、人力资源利用率更高,生产班组减少将近一半。一个终端可以把生产计划信息、物料准备信息、技术规范要求等全部囊括,指导生产线上每个人员完成各自生产工作。

  位于德阳的东方电机生产了全国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的30%,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铁芯和线圈被誉为发电机的“心脏”,其冲片和线圈制造属于企业核心产能,成为企业迈向智能制造的突破点。

  “原来定子生产线需要五个操作者,现在自动线只需要两三个人即可,而且生产现场的整洁度也比过去有非常明显的改观。”东方电机冲剪分厂定子组副组长肖鹏说:“自动生产线避免了很多无效工作,节约生产时间和空间占用,更重要的是绝缘要求很高的冲片现在不经过人手,避免了汗渍导致锈蚀,冲片质量更有保障。”

东方电气定子线圈数控包带机。资料照片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东方电机不会停下建设步伐,目前我们正在制订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建设2020年至2025年规划。”东方电机智能制造项目成员刘伯兴博士说。

  夯实技术创新 研发投入年增10%以上

  最近3年,四川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航空装备、新型材料等一批先进制造业正加快在四川布局。

  在有着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称的重型燃机领域,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历时10年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机于去年9月点火成功。尽管已过去了1年,但东汽总经理助理赵世全仍然心情激动:“点火试验到底有多难?就像在十级狂风中去点燃一根蜡烛。”

  “引进重型燃机,只要一谈到技术转让,国外企业都是一口拒绝,这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关键核心技术。”赵世全说:“2009年,东汽开始组建科研团队,启动研制F级50兆瓦重型燃机。很多工程师报名,说一定要来参与项目的研发制造。他们一干就是10年。”

  中国工程师经过10年攻关,掌握了高温透平叶片、压气机、燃烧室、高温涂层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核心技术从无到有的转变。2019年9月27日,在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客户代表的共同见证下,这一重型燃机点火成功,标志着原型机进入厂内整机试验阶段,未来将会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舰和机车动力、管道增压、发电等领域。

  有着“打洞神器”之称的盾构机,在制造业内被称作“工程机械之王”,其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地下施工装备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复杂的地层,盾构机主轴承要承受高速旋转、巨大载荷和强烈温升,这对设计水平、制造工艺、原材料性能要求非常高。

  在德阳市的中铁装备思远重工盾构机西南总装基地,先后产出了30余台盾构机,在成都地铁、西安地铁、广州地铁、重庆地铁、川藏铁路等项目大显身手。

中铁装备与思远重工合作生产的盾构机。资料照片

  中铁装备副总经理卓兴建说,过去,像刀盘之类的核心部件只能依靠进口,价格高、交货周期长,采购时还得“看人脸色”。最近几年,中国企业通过自主攻关,突破了一系列世界级的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了盾构机国产化,国产盾构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90%以上。

  2017年5月,国有企业中铁装备与民营企业思远重工合作,在德阳成立盾构机总装基地,吸引了众多民营企业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短短几年,德阳已发展100多家本地企业参与配套,本地配套率由2017年的30%提升至目前的70%以上。

  “生产盾构机所需的原材料、零配件,70%可以在本地采购,大大节省了成本。”思远重工董事长杨明说:“我们研制生产的盾构机不光在国内吃香,而且在国际上也非常受欢迎,大直径盾构机已出口迪拜。”

  创新产业生态 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作为制造业和国有经济大省,四川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由2012年底的4万亿元,到今年9月末已突破13万亿元,8年连续跨越9个万亿元台阶,跃居全国第4位。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四川国有企业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统筹疫情防控和发展改革,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今年以来,四川省国资委推动地方国企克服疫情影响,聚焦主责主业,加快转型发展,引导支持国企围绕全省重点培育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发展,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聚集。

  在创新发展方面,四川省国资委还先后与四川科技厅、华为、电子科大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整合创新资源,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目前省属企业已自主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4个,省级创新平台达到33个,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研发机构10个,累计授权有效专利2700余项,获得各类科技奖励370项。

  为破解科研成果市场转化难题,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探索“产权驱动创新”路径、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截至2019年底,全省45家试点单位已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551项,作价入股创办企业60余家,带动企业投资近30亿元。

  在率先试水该项改革的西南交通大学,林建辉教授率领的团队主要从事高铁运行中高速旋转件的主动安全监测。正是林建辉团队的攻坚克难,才让中国成为最早完成“旋转件早期故障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国家,目前该系统正在全国高铁列装。

  “混改”后,林建辉引入市场资源,成立了天佑路航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职务发明成果评估作价入股后,林建辉团队和学校加起来占股60%,其中团队持股占大头;其余40%的股份由参与运营的市场主体持有。“如果没有职务发明的权属改革,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团队还会回到发论文的老路。”林建辉深有感触地说。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一款可实时监测体温的5G智能手环仅仅14天就在实验室内诞生;轻轻挥动手腕,5G智能手环将体温等数据上传,自动生成健康码。具备业界领先的多项核心技术、可广泛应用于5G工业生产线、工业物联网等工业智能制造领域的全球首款5G工业互联网模组下线……

  这些产品均出自成立仅2年多时间的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推行骨干员工持股计划,企业上下干事创业激情被彻底激发,公司估值快速增长13.3倍,成为国内物联网无线连接领域领军企业。

  四川省国资委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四川省属监管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经济运行呈现“韧性强、动力足”的特点。一是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7.6%;所有者权益5915亿元,同比增长4%,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二是经济效益稳步回升,省属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571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实现利润总额30.1亿元,降幅连续6个月收窄,呈持续向好态势,展现出强大的经济发展韧性。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省属监管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93亿元,同比增长33.8%,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为经济迅速恢复提供了强大动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民生保障领域“硕鼠”频现 基层干部合谋侵占项目资金

民生保障领域“硕鼠”频现 基层干部合谋侵占项目资金

当前侵犯民生保障资金的违法犯罪案件在部分地区多发,且具有伪装性、合谋性等特征,大多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

·“户贷企用”频频爆雷,贫困户“救命钱”成了“唐僧肉”?

韧性强动力足 国企成四川稳增长“顶梁柱”

韧性强动力足 国企成四川稳增长“顶梁柱”

在制造业大省四川,一大批国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深化改革,展现出了顽强的韧性与充沛的活力,成为四川经济稳增长“顶梁柱”。

·深圳专职国企助力打破住房安居困局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