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深处有“良田”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大海深处有“良田”
海洋牧场正在改变传统渔业生产方式
2020-09-30 作者: 记者 张武岳 张力元 张昕怡 烟台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曾经,渔业养殖的代表是近岸海域连片的养殖设施和粗放的饵料投喂。养殖产出大,污染大,周而复始,“鱼”越养越小。

  如今,在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加持”下,渔业养殖从近海走向远海,从粗放转为精细,拥有了科学的养殖方式和广袤的发展空间,海上“良田”越来越肥沃。

  山东长岛大钦岛附近海域“长鲸1号”海洋牧场平台。记者 王凯 摄

  在拥有14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的城市山东烟台,记者注意到,“耕海牧渔”已不再是纸面上的枯燥文字,抑或依海而生百姓的美好愿望。瀚海碧波中,海洋牧场的建设运营,正在悄然改变传统渔业生产方式,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海上“致富田”

  渤海湾中央,黄渤海分界线中点附近,矗立着一座长宽66米、高30多米的钢质“庞然大物”。当记者乘船数小时,踏上这座名叫“长鲸1号”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时,发现平台上只有4个人。

  “别看只有4个人,他们足够完成1000吨成品鱼的养殖工作。”平台负责人陈德刚自豪地对记者说,这是国内首个通过美国船级社检验和渔业船舶检验局检验的网箱设施,依托自动投饵、水下检测、成鱼回收、云数据处理等多项技术,其养殖效率成倍提升,人工成本大幅下降。

  陈德刚说,“长鲸1号”养殖网箱中,主要混养黑鱼和大泷六线鱼。黑鱼在下层,大泷六线鱼在上层,传统的“摊大饼”式养殖方式不复存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还可以节省饵料,提高利润率。“黑鱼售价40元一斤,大泷六线鱼52元一斤,如果1000吨成品鱼全部能在明年休渔期卖出,纯利润可达5000万元。”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在特定海域科学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说,其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明显优于传统养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力量。

  为人类提供来自海洋的优质蛋白之余,海洋牧场还使附加值较高的鱼类规模化养殖成为现实。在莱州湾东部的明波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一个距离海岸10公里、周长400米、有着16万立方米水体的圆形生态围网内,斑石鲷、半滑舌鳎、红鳍东方鲀真鲷、黑鲷等名贵鱼类在此生长。

  “依托核心育种技术和海洋牧场的养殖条件,公司现在年产半滑舌鳎、红鳍东方鲀斑石鲷、石斑鱼等高档水产品1000吨,每年产值1个亿,利润达到3000万元。”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升对记者说。

  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局长李传强介绍,当地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14处,占全国总数的1/8,海洋牧场总面积超过110万亩、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

  海上“效益田”

  在山东长岛的大钦岛乡,当记者提起离岛不远的“长鲸1号”时,当地渔民总会竖起大拇指:“原本以为这个钢铁‘大家伙’会耽误我们搞养殖赚钱,其实它不但不‘抢生意’,还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收益。”

  “传统模式养殖,养殖户从幼鱼苗到成鱼养殖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中间发病概率高,且养成后市场销售状况不确定,养殖收益不能保证。”陈德刚说,海洋牧场网箱及平台建成后,公司与周边中小型养殖户签订中苗鱼供应合同,养殖户按照公司要求及标准养殖,养殖到一定规格后,公司负责收购,并投入海洋牧场网箱中继续养殖。这种“接力养殖”对养殖户及海洋牧场来说可谓“双赢”。

  李传强说,海洋牧场致力于与渔民共赢,做渔业行业的引领和带动者,而非搅动一场你死我活的替代竞争。“海洋牧场大多专注于养殖难度大、需要技术‘加持’的远海养殖,力求与散户渔民形成‘术业有专攻’的默契配合,共同开发眼前的蔚蓝沃土。”

  通过“大渔带小渔”模式,烟台当地实力较强的海洋牧场企业引领组建渔民专业合作社,有效整合16万亩海域,实现了全省规模最大的海域使用权流转。截至目前,当地渔民合作社达到300家,辐射带动2万多户渔民增产增收。

  海洋牧场的综合效益不止于此。当记者登上位于烟台市区渔人码头以东海域的“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时,游客张先生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的“战果”:1个小时左右,他就从网箱中钓到14条加吉鱼。

  “平台共有4层,有不同的功能区域,可以喝咖啡、垂钓、就餐、看科普电影等等。”山东耕海海洋科技现代渔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尉岩说,平台每年游客接待量将达到5万人次。年产鱼类15万公斤之余,“耕海1号”还“跨界”休闲渔业、科学研究科技研发、科普教育等,三片花瓣形状的“高颜值”也使其成为这个海滨旅游城市的新地标。

  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院长张建柏对记者说,未来当地将通过集团化运营,建设深海大网箱100个,以点带面,逐渐形成具有典型示范作用三产融合试点牧场,为全国探索海洋牧场多元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效益提供经验。

  海上“科技田”

  在海洋牧场装备研发设计企业烟台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记者看到几张渔网,平凡无奇的外观下,隐藏着不少“黑科技”。

  “多个网箱产品中使用的渔网,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作而成,网线强度高,可耐受长时间的海水侵蚀。”中集蓝副总经理李虹介绍,渔网还使用了特殊的编织技术,整个网面没有绳结,表面光滑,并且使用了特殊涂层,不易产生海藻和贝类等附着物,有利于水下机器人的清洁作业,甚至实现水下自动清洁。

  “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正逐渐渗透到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过程之中,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养殖过程对环境的破坏,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等。”李虹说,现代化海洋牧场自诞生那一刻起,就与科技密不可分。

  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杨易川介绍,中集于2018年4月注册成立了烟台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海洋渔业相关装备的研发设计服务。“依托公司长期在海工油气装备领域积累的设计建造优势,我们快速实现了传统业务的转型升级,相比于海工装备,海洋牧场装备研发建造周期较短,我们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技术研发工作,并且将海工的高新技术应用在海洋渔业装备领域。”

  在该公司设计研发的“长渔1号”自升式海洋牧场平台上,记者实地感受到了满满的“科技感”:平台配备了风力自动投饵机,可配合分配器实现多点定时定量投喂,从而将饵料精准分配至与平台相连的每个网箱,在满足自动化养殖需求的前提下,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除此之外,平台上还搭载了5G通信基站、海洋数据观测系统、水下监控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太阳能及风力发电系统等。在诸多科技手段“加持”下,“长渔1号”除了满足日常养殖作业需求,还担负起海上看护、休闲渔业、科研试验,海洋环境监测等多项职能。

  “海洋牧场平台不仅仅是渔业装备平台,更是获取海洋数据的核心载体。”李虹告诉记者,公司建设了“九仙云”海洋渔业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海洋牧场数据的“透明”“智慧”和“共享”。

  “此套系统可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金融保险机构、养殖业主等提供数据资源服务,促进整个海洋渔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李虹说。

  海上“生态田”

  夕阳下,漫步于山东长岛南长山岛的环岛木栈道上,满目皆是海天一色的碧蓝,岸边的彩色环岛骑行车道上不乏偕伴赏海景的自在身影。往近处走走,退潮留下的水凼清澈明净,偶尔可见几尾小鱼和蟹子穿梭在石缝中。

  眼前的美景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被海参育苗大棚和近岸养殖设施占据,海水被严重污染,当地居民苦不堪言。

  “附近海域建设的多个海洋牧场设施,使长岛有了既能够保障养殖户生计,又可以恢复良好生态的两全办法。”长岛综合试验区工委副书记李俊杰说。

  “较远的海域空间相对充足,可以更加科学地控制养殖密度,增加产量。”长山海珍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德连介绍,虽然远海养殖成本有所增加,但产出的海参、扇贝、牡蛎等个头大,品质也更好,从长远来看能够获得更多收益。

  深远海成为“良田”的同时,海洋牧场的相关设施也在潜移默化间改变着海域的生态,为延缓甚至改善“海洋荒漠化”贡献力量。

  昔日“捕猎者”,今朝“放牧人”。在明波水产公司,记者看到了一个用于展示的人工鱼礁实物,金字塔形状的混凝土构件中的“枝枝叉叉”可以在不影响洋流整体流向的情况下,在鱼礁范围内减缓水流速度,并形成回流,为水生动植物创造生活空间。

  “我们从2010年开始投礁,至今完成了1万亩人工鱼礁建设。鱼礁几个月起就开始附着藻类,慢慢鱼虾蟹贝就来了,而鱼的代谢物正是藻类所需要的营养物。”李文升说,“投礁区全年生物资源量是未投礁区的2.6到6.4倍。”

  每一个礁体都是一个“生态银行”。礁体表面富集了大量的牡蛎、脉红螺等贝类,礁区聚集大量斑石鲷、梭鱼、大口虾虎鱼、黑鲷等野生鱼类。人工鱼礁的存在,避免了拖网作业,防止过度捕捞,实现良性循环。

  在海岸线占中国海岸线总长度1/6的山东,目前已累计投放人工鱼礁1800多万空方,人工鱼礁区基础生产力提升11.2%,生物量增长6.7倍,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有效遏制海底“荒漠化”问题。

  “通过海洋牧场建设,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 筛选适宜的生物修复种类开展规模化增养殖, 可对水质和底质起到有效调控和修复作用。”杨红生说,海洋牧场作为“良田”的同时,也应成为大海中的“绿水青山”。

  海上“试验田”

  斑石鲷在日本料理中有“刺身绝品”之誉,又被称为“矶钓之王”,是矶钓垂钓爱好者公认的最具挑战性的鱼种。让海洋牧场从业者欣喜的是,这种原本生长于热带的被誉为可遇不可得的高值鱼类,如今已经可以人工繁育并在我国北方海域的网箱中进行规模化养殖,走上普通百姓的饭桌。

  在明波水产的物联网管控中心,记者通过监控看到了工厂化养殖池中车间内的实时画面,斑石鲷在内的各种小鱼苗欢快地游动着。“我们的工程师每天要通过这些画面进行监控、监测,及时分析判断鱼类的生长状态。”李文升说。

  据介绍,该公司全程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以养殖用水净化后通过物理过滤、生物降解和紫外线消毒后再循环利用为核心特征,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循环水养殖使海水消耗量降低,节水95%以上。

  “同时,凭借依托海洋牧场设施及装备及管控技术,我们公司在莱州湾建设了220个离岸深水网箱,1个400米周长大型生态围网‘蓝钻一号’和一个160米周长大型休闲围网‘蓝钻二号’,形成36万立方米的深水网箱远海养殖基地,实现循环水与深水网箱和生态围网相结合。”李文升介绍,“这种‘陆海接力’的养殖模式可实现名贵鱼种的高效健康养殖,并已在全国示范推广。”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年产半滑舌鳎、珍珠龙胆、斑石鲷等鱼类苗种2000万尾,苗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陆基、海基‘无缝衔接’,实现了较名贵鱼种‘南鱼北育、南鱼北养’,烟台名贵鱼年产量达到2.7万吨,产值12.1万元,成为全国领先的名贵鱼种陆海接力养殖基地。”李传强说。

  (参与采写:王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面子”作祟 公务“剩宴”难休

“面子”作祟 公务“剩宴”难休

记者走访了解到,“舌尖上的节约”正成为百姓在外餐饮消费新风尚。不过,一些餐饮浪费情况仍较为突出,“面子”问题是造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惊魂电梯”的安全困境:安装低门槛 维保走过场

逆势增长 山河智能凸显国资融合效应

逆势增长 山河智能凸显国资融合效应

山河智能在基建领域的“向下”能力越发受到重视,其在业内的多项知识产权也筑成了我国先进制造业抵御国际市场冲击的坚实“护城河”。

·中国一重探索协同创新稳定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