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48%、净利润同比增长9.2%、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62.84%、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07.75%……这是云南白药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交出的靓丽成绩单。
专家认为,云南白药半年报财务数据表现亮眼,尤其是主营业务净利润和现金流量净额的高速增长,表明云南白药报告期内盈利的质量很高、销售回款和运营效率大幅提升,其有效消除了2019年云南白药吸收合并白药控股后,市场普遍担心的业绩稀释问题。
混改后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2016年,云南白药正式启动混改。但实际上,从2016年到2019年实施混改的是白药控股,而非云南白药。白药控股是云南白药集团的控股大股东,此前为云南省国资委100%股权的全资国企。
“云南白药自1993年上市后就已经是一家完成混改的上市公司。”云南大学财务管理系主任尹晓冰告诉记者,白药控股除了持有云南白药41.52%的股权外并无其他成型产品和业务。
混改期间,白药控股经营效益持续上升。2016年,白药控股营业收入迈上200亿元的台阶;2017年,白药控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4.99亿元,比上年增长8.85%,实现净利润28.6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6.48%;2018年,白药控股业绩持续向好,全年营业收入达到270.17亿元,较上年增长10.28%,实现净利润34.8亿元,较上年增长21.69%。
2019年,云南白药向云南省国资委、新华都、江苏鱼跃发行股份吸收合并白药控股,同时将白药控股持有的股份予以注销,完成整体上市。
云南白药内部人士称,2017年和2018两年,全国药企在医疗健康行业深化改革,在市场结构和客户渠道面临大调整和大重组的形势下,整个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和增长波动,以中成药和辅助药为主要产品的云南白药受到的市场冲击前所未有。“混改让企业实现了新的组织和体制赋能,云南白药不仅克服了市场带来的巨大挑战和困难,在暂时没有进行大项投入和并购的条件下,不仅保持了连续完成年度的经营目标,还实现了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
体制机制变革带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云南白药混改分为两步完成:第一步是完成白药控股层面的混改,第二步是完成云南白药对白药控股的吸收合并。
2016年12月,民营企业新华都斥资200多亿元进入白药控股。随后,2017年6月,江苏鱼跃向白药控股增资50多亿元,成为第三大股东。至此,云南省国资委、新华都及江苏鱼跃分别持有白药控股45%、45%、10%的股权,白药控股实现了混改方案的股权结构调整目标。
“公司董事会由国资委和新华都各委派两名董事,江苏鱼跃委派一名董事,共5人组成。”白药控股副董事长汪戎告诉记者,混改后,白药控股高管和员工全员去行政化,云南省国资委是大股东但不控股,新华都是大股东但也不控股,云南白药成了无实际控制人的企业。
引入民营资本完成白药控股的混改后,云南白药又通过上市公司向云南省国资委、新华都、江苏鱼跃发行股份,换股吸收合并白药控股,实现了整体上市。此后,云南白药又推出了员工持股激励和期权激励。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是衡量云南白药改革成败的底线标准。”尹晓冰认为,“云南省委省政府让云南白药控股通过两次增资扩股引入242亿元以及通过云南白药吸收合并白药控股并定向减资34.55亿元,其目的就是让云南白药既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不让云南白药转变为民营资本控制的企业。”
“综合计算来看,云南省国资委从白药改革后获得了减资款55.88亿元,现金分红18.17亿元,权益市值增加100.34亿元,合计获得174.31亿元的资本回收、投资收益和资本利得,圆满达成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尹晓冰说。
大健康领域转型拓展“新空间”
从云南白药发展的战略来看,混改后,云南白药推动以中医药为核心逐步向生物医药、精准医疗和全方位大健康转型。
2020年上半年,云南白药与北京大学合作成立了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接着,云南白药还在上海设立国际中心和美肤实体企业。尹晓冰认为,在上海设立国际中心和美肤实体企业则是云南白药推进运营和研发高端化、国际化、智能化的关键一步,有助于将上海人才洼地优势和全球资源配置优势嫁接到云南白药的转型升级。
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刘锡标认为,云南白药在膏药、气雾剂、创可贴等药品领域的市场已经做得相当好。在日化方面,云南白药牙膏已超越黑人牙膏成为市场第一,现在云南白药沿着大健康这个方向拓展新的增长点的战略是十分正确的。
“云南茶叶是一个特色产业。云南白药也在尝试做茶叶,像早就进入市场的红瑞徕是一款高端茶品牌。这款茶云南白药已经做了多年,如果能将这款茶做起来,就会有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刘锡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