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经贸摩擦等带来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广西调研发现,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措施“稳外贸基本盘”,外贸进出口虽呈现不少积极信号,但仍面临一些瓶颈,影响外贸企业发展。业内人士建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让广大市场主体危中寻机、渡过难关。
进出口通关提速增效
北部湾畔,天高云阔,不时有满载货物的巨轮靠岸停泊。吊机操作师在几十米高空中熟练操作,平稳装卸一个个集装箱,轮轨声交错。装卸货物的车辆有序进出,港口一派繁忙景象。在中越边境友谊关口岸,来自国内各地的货车及越南货车川流不息,来往货车通过全信息化智能通关系统实现提前申报、便捷出入,仅需几十秒即实现快速进出。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外贸处副处长郭利超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广西成立稳外贸外资外企工作专班,相继出台了“稳外贸18条”等措施,举办“云展会”,促进“云洽谈”,积极“保订单”“保融资”“保收汇”“控风险”,助力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
广西还积极筹措资金支持重点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点口岸协调,解决查验卡口不足、货物过驳场地容量小等问题,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针对小微企业抵押物少等融资难题,广西大力推行“保单融资”,推动中信保与进出口银行、建设银行等机构加强合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6月30日拍摄的广西中越边境友谊关口岸。记者 覃星星 摄
凭祥市商务和口岸管理局副局长黄宗智介绍,目前全信息化智能通关系统已在友谊关口岸和浦寨通道上线启用,该系统集成了证件阅读、人脸识别、体温检测、越南语输入等多种技术。“不仅兼顾了疫情防控和通关便捷,车辆进出卡口时间也大幅压缩。”
为提升通关效率,友谊关海关在去年上线进口提前审结模式的情况下,又在今年6月1日上线了出口提前审结模式。友谊关海关四级主办邓敏介绍,此举将海关报关、审单、缴税等环节提前至货物入场前完成,省去出境车辆抵达监管场所后等待时间,避免车辆在关口拥堵、排队等情形。
今年1月至7月,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2109列、增长80%,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完成集装箱办理13.9万标箱、增长115%。经广西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今年前7个月凭祥海关共监管进出境中欧班列217列,较去年同期增加182列,同比增长5.2倍。同时,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逆势上扬,增幅在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中位居前列。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黄文川介绍,目前,北部湾港集装箱进出口业务人工环节由36个减至8个,纸质单证由41份减至8份,海关验核的46种监管证件中有42种实施电子数据联网核查。上半年,广西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6.94小时、1.2小时,同比压缩46.94%、20.53%,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广西外贸进出口额累计达2603.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降幅持续收窄。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534.1亿元,增长26.5%;保税物流进出口513.8亿元,增长43.3%。在主要出口商品方面,机电、高新技术、塑料制品出口值均有增加。
与此同时,一些出口产品逆势翻红。今年前7个月,上汽通用五菱公司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超20亿元,同比增长35%;“网红”食品柳州螺蛳粉出口量暴涨,据柳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经海关检验出口的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出口值约785万元,单月出口值超过今年上半年出口总值。
稳外贸尚需破解三重瓶颈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稳外贸取得较好成效,但与此同时,外贸企业面临订单量减少、供应链受阻、国际物流受阻、融资难等瓶颈,还需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
——外需萎缩,保订单、保履约困难大。业内人士说,一般贸易数据在下降,表明外需不足的现象仍在持续。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不少企业反映订单履约仍存在困难。
广西华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报关部经理黄翔说,当前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外贸企业普遍面临在手订单取消或延期、新订单签约困难等问题。
——境外疫情蔓延冲击供应链。部分受访企业表示,受所在国疫情影响,企业原料供应链受阻或断裂。部分进口原材料、关键设备和零配件供应出现困难,价格持续上涨。南宁一家企业的调制解调器芯片是从马来西亚等地进口,较难寻找替代商品。
——国际物流不畅。部分企业表示,随着境外疫情发展,部分国家或地区采取货物贸易限制性措施,进口货物无法运出或出口货物抵港后国外客户无法提货、转汇,导致境内供货商无法收汇,资金无法回流、货物无法销售。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面对疫情冲击,不少外贸企业生存艰难甚至倒闭。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应多措并举,在减税降费等方面积极发力,精准施策以疏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帮助外贸行业市场主体渡过难关。
首先,推进重大开放平台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广西社科院研究员陈洁莲建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推动一系列重大开放平台系统集成建设,发挥协同效应,全面提升广西对外开放与合作水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力度助企纾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同时,深化国际贸易北部湾港“智慧湾”无纸化项目建设,推动通关作业全流程再优化与单证精简,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其次,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疏通“堵点”“痛点”。柳钢进出口公司经理谭绍栋建议,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在社保、电费等方面积极作为,在特殊时期以“组合拳”助企降本,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外贸信贷投放,为涉外企业提供结售汇专属优惠汇率。
另外,加强线上线下展会举办,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业内人士建议,通过“云展览”等方式,助力企业抓订单、保客户、拓市场,为参展企业和采购商提供网上推介、在线洽谈等服务,让中外客商足不出户下订单、做生意,开拓多元化市场。
同时,培育贸易新业态,推动贸易方式多样化。广西财经学院教授张建中表示,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传统贸易方式面临挑战,建议大力推进跨境电商发展,促进跨境电商和传统贸易有机融合,支持贸易企业对新型贸易方式的探索和创新,拓展跨境供应链管理服务、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扩大加工贸易企业和中小企业外销渠道,释放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