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河南采访到一起离奇的民企救国企纠纷案: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龙成集团”)为了挽救地方国企许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许继集团”),出资购买对方的铁矿采矿权。结果,许继集团拿着政府协调配置的“救命矿”一女许配两夫,进行资金运作,直接导致龙成集团错过发展机遇。为此,龙成集团损失几十亿资金,影响了集团的稳定和运营。
许昌铁矿部分矿建设施。记者 李金红 摄
为弄清真相,《经济参考报》记者对此案进行了追踪调查。
地方政府以矿产救国企
记者采访得知,许继集团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压电器生产商,河南省许昌市地方国企。根据公开资料查阅以及河南多位民间集资人介绍,2006年,许继集团陷入融资担保纠纷,被多家金融单位逼债,资金链面临断裂。为帮助许继集团脱离债务危机,许昌市政府通过行政运作,把其境内的许昌铁矿由招拍挂改为协议转让方式,让许继集团以6000多万元的价格取得许昌铁矿采矿权,并默许其通过转让采矿权方式获取资金,摆脱债务危机。
根据许继集团采矿许可证显示,许昌铁矿位于许昌市,生产规模为200万吨/年,矿区面积为27.3平方公里,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自2012年12月至2036年12月。河南省钢铁协会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许昌铁矿仅武庄一处矿区铁矿石储量就达2.3亿吨,估价约200亿元。”
彼时,距离许昌市300公里外的南阳市龙成集团进入许昌市及许继集团视野。这家1988年创立的民营企业,从一个仅有十几名员工的小作坊逐步发展成为横跨特殊钢铁、煤炭清洁高效技术应用、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员工超过万人的现代企业集团。企业拥有自主技术,效益良好,是河南省民营企业中的翘楚。
2007年11月,经许昌市政府“搭桥”同意,各方签订《总体协议书》。由许继集团将采矿权转让给龙成集团,由龙成集团向许继集团支付采矿权转让价款6.3亿元,向许昌市投资公司(代表政府)赠与12%的股权(每年固定分红2000万元)。协议签订后,龙成集团向员工集资和通过社会高息融资等方式筹集转让款3亿元(合同约定剩余3.3亿元待采矿权转让完成后支付),帮助许继集团渡过了债务危机。
记者通过天眼查查阅许继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简析,该集团净利润从2006年2.15亿元增至2007年5.31亿元。也就是说,龙成集团给许继集团的转让款6.3亿元让后者实现了扭亏为盈。
“扯皮不断”致民企连失发展机遇
龙成集团没有想到,协议签订后却陷入一场“连环噩梦”。龙成集团虽然是河南的优质民企,但是底子和基础与老国企许继集团都没法比。龙成集团以小帮大,颇有点像小孩救大人。
2008年至2011年,龙成集团投入十几亿元资金用于矿井建设。主体工程在2011年底前完工,2012年许昌铁矿开始试运行,龙成集团本以为采矿权转让能够很快完成,许昌铁矿建成后能够立即投入运营,预计三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并实现盈利。但因为没有采矿权证,其始终无法正式投产。
令龙成集团始料未及的是,许继集团又将采矿权抵押。《经济参考报》记者查阅发现,2009年,许继集团未征得龙成集团同意,将许昌铁矿采矿权进行抵押,为其发行的8亿元公司债券“09许继债”提供担保。按照相关部门规定,采矿权处于抵押备案状态且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不得办理转让变更登记。这也直接导致采矿权至少在2012年以前无法转让。
许继集团的做法,成了龙成集团连环噩梦的开始,接连错失多个发展机遇——
第一次,2011年1月20日,《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采矿权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除母公司与全资子公司之间的采矿权转让外,以协议出让方式取得的采矿权投产未满五年不得转让。
第二次,2012年,龙成集团与许继集团曲线图存,签订《补充协议》。双方约定先由许继集团将采矿权转让给全资子公司许继矿业,采矿权转让完成后,再将许继矿业的股权转让给龙成集团与许昌投资公司。《补充协议》签订后,许继集团立即设立许继矿业。因许继集团未能将采矿权转让给许继矿业,致使许继矿业股权转让不具备条件,《补充协议》再次落空。
针对上述问题,截至记者发稿时,许继集团未予以正面回应,仅在提供给《经济参考报》记者的材料中称,补充协议签订后,许继集团积极履行合同义务,设立许继矿业公司,并向国土资源部申请了将采矿权转让给许继矿业公司。国土资源部的“采矿权登记信息查验”系统显示,2013年11月14日,采矿权人登记为许继矿业公司。
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自然资源部官网查询获悉,自然资源部于2020年4月1日公布的《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度有效期内矿业权基本信息公告工作的通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许昌铁矿的矿业权人和采矿权名称均为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这意味着,许继集团并未兑现《补充协议》中约定的“由许继集团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将许昌铁矿采矿权转让至许继矿业公司”。
第三次,因为没有采矿许可证,许昌铁矿始终无法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在许继集团给《经济参考报》记者提供的书面材料中显示,龙成集团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实际占有许昌铁矿并开采获益。实际上,2014年9月28日,许昌市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向许昌铁矿下达了停止试运行通知。从此,许昌铁矿这个原本被龙成集团作为利益增长点的项目,不但无法进行任何生产建设,每年还要投入上千万元,进行工程维护。
13年“拉锯战”何时休
“投资办矿为发财,一拖就是13年,损失几十亿,没有一分钱进账,最关键是以后还有多长期限才能开矿止损,至今不见任何希望。”龙成集团董事长朱书成说。
《经济参考报》记者7月30日下午来到许昌市建安区苏桥镇武庄村,只见许继铁矿矿区周围野草丛生,耸立在外的主井外皮已经生锈。在磨选车间内,中细碎圆锥破、球磨机等采矿设施搁置多年,六层高的办公大楼闲置空无一人,员工宿舍破败不堪。附近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矿井的主体建设已经完成,准备投产时接到停产通知,荒废了很多年。”
据龙成集团介绍,许昌铁矿经过十多年的拉锯战,已经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铁矿投入的巨额资金来源于员工集资和民间借贷,已为此支付了巨额的利息成本,实际损失巨大且仍在扩大,引发的矛盾已经关系到整个集团的生死存亡。
长痛不如短痛。2014年11月,龙成集团向许继集团发函,要求解除协议。2015年1月,许继集团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龙成集团继续履行系列协议,并支付剩余股权转让款及利息。龙成集团提出反诉,请求法院确认系列协议已依法解除,要求许继集团返还已支付的3亿元转让款,并返还建设资金和相应损失。
2018年9月,河南高院作出(2015)豫民二初字第32号民事判决,支持了龙成集团提出的部分诉请,确认系列协议解除,同时判令许继集团返还股权转让款3亿元,并返还已投入的建设费用9亿余元,但对于龙成集团提出的可得利益损失及违约金的诉请未予支持。
龙成集团诉请金额高达34亿元,虽然一审法院仅支持其中的12亿元,远低于龙成集团的预期,但因为可以卸下包袱,龙成集团筹集资金的几千名职工和社会出资方本以为看到希望。随后,龙成集团与许继集团均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关于这一案件的后续,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