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费是稳经济的重中之重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首页 >> 正文

促消费是稳经济的重中之重
2020-04-07 作者: 陈丽芬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面对疫情冲击和国际经济的严峻形势,提振消费是复苏经济的重中之重。马克思指出:“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消费把需求再生产出来”“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当前政府采取的刺激消费和拉动内需的政策将发挥出巨大的成效。

  消费对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基础性作用

  考察1979年至2019年这40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不难看出,消费始终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40年间,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9%、38%和3%,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平均为5.4、3.9和0.2个百分点。从近阶段的经济增长来看,消费同样是稳定器和压舱石。2012年到201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超过投资,消费贡献率在47%-76%之间,投资贡献率在32%-55%之间,两者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8.9%和41.5%,消费拉动作用为3.5-5.0个百分点,投资拉动作用为1.9-4.3个百分点,两者平均拉动作用分别为4.1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

  复苏经济要从提振消费开始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经济运行是从消费到生产到分配再到消费的循环链条,消费减少会导致生产不足,收入下滑,进而消费被抑制。恢复经济从提振内需开始,带动整个经济链条恢复。疫情暴发以来,消费需求几乎被冻结,离消费者最近的行业如餐饮、零售、旅游、娱乐等最先受到冲击,然后沿着供应链而上逐渐影响到生产端。刺激消费,有利于激活处在休眠期的消费,让消费先热起来,逐渐逆供应链而上,生产也能随着活起来,进而形成生产到消费的完整闭环的良性循环。近期的刺激消费政策如发放消费券,起到加快消费回补,助力经济复苏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消费券不仅促消费,而且促投资。

  扩大消费要依靠政策“组合拳”

  消费券在国际上也多次用到,比如美国在大萧条时期开展“食品券”计划,日本为缓解金融风暴影响而发放“地域振兴券”。通过消费券,可以在较短时期内激活消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消费信心。但是消费券不是一劳永逸,消费券只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消费扩内需是一场持久战。打通消费领域的“堵点”,要依靠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从供需两端发力,这是个系统工程。

  从需求端来说,要让消费者有信心消费和有能力消费。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做好保障工作,促进居民增收,为消费扩大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中低收入者对收入的增加更加敏感,平均消费倾向更高,要促进消费,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比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更加有效。因此,要重点保障农民、中小微企业就业人员等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充分利用税收手段调节个人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从供给端来说,要抓住新的消费需求点,鼓励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有产品消费、有地方消费、有兴趣消费。疫情封闭期间涌现出来很多新模式新业态,嫁接上信息科技力量,将会成为新的消费亮点和增长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近10年政府消费率约为14%。合理扩大政府消费,增加公共支出,带动居民消费,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央政策精神的贯彻落实,中国强大的国内市场优势得到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基础性作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高质量发展趋势不会改变。

  (作者系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研究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街巷重生“烟火气” 人气恢复待时日

街巷重生“烟火气” 人气恢复待时日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餐饮业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有序恢复了堂食——灯火通明的商圈、步行街美食香味渐浓,吸引着居家已久的民众,也触动着被疫情抑制甚至“冻结”的消费需求。

·部分物流企业发愁货源不足“吃不饱”

东北司法机关多举措助推企业脱困

东北司法机关多举措助推企业脱困

近段时间,东北三省以法院为首的司法机关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工作在完善市场经济主体拯救及退出机制中的作用,探索府院联动模式,“三抓”等创新机制渐显成效,使得一批“病企”走出困境。

·协力冲刺 中国航空人“攻坚”口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