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金融与实体经济间“任督二脉”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首页 >> 正文

打通金融与实体经济间“任督二脉”
广西“百行进万企”助力企业全面复工
2020-03-10 作者: 记者 何丰伦 南宁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一方面是大量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型民企缺少“金融活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障碍多,另一方面则是政府的“信用资源”“税务资源”与金融机构的“资金资源”仍未打通。

  记者深入广西各地采访时发现,广西银保监局、广西税务局、广西工信厅、广西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银行业协会等多部门联手推动以诚信纳税为基础的“百行进万企”活动,打通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任督二脉”,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这些举措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成为企业全面开工的“资金定心丸”。

  实体企业遭遇信贷“玻璃门”“弹簧门”

  谈到实体企业遭遇的信贷“瓶颈”问题,南宁一家润滑油公司姓熊的董事长感慨万千:“能抵押的都抵押出去了,厂房、设备、股权……新建的生产线还差小1000万就能顺利投产,偏偏这个时候银行变相收贷,要求增加房产类抵押物,还不允许将现有的油品估值抵押。”

  这位董事长说:“我这还是已经在新三板登陆的企业尚且如此,其他企业的困难可想而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西一些医疗器械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资金瓶颈”,河池一家生产测温器的企业拿到了当地政府大量订单,但却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原材料;南宁市一家企业常年为县级医院配送医疗器材,但厂房、库房均已抵押贷款完毕,缺少更多的抵押物……

  广西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罗婧认为,许多实体企业在顺周期的时候、效益好的时候,四面开花,到处布点,一遇上困难,资金链就紧绷,负债率高达80%、90%,甚至资不抵债,破产、倒闭、关停等情况,让金融机构如惊弓之鸟。“企业盲目扩张的时候,银行不应该盲目支持,企业遭遇困难的时候,银行应该积极雪中送炭。”

  监管“鞭策”金融机构“轮番发力”

  记者了解到,广西银保监局等多个部门采取的做法是,通过监管“鞭策”的办法,推动政策性银行、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地方法人等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特点,“轮番发力”,力求将金融“活水”持续注入到迫切需要的民营企业中,这些做法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政策性银行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为地方法人提供服务小微企业的“低成本资金”。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和广西北部湾银行、柳州银行、桂林银行将组织投放总规模不低于50亿元的国开行优惠贷款,用于支持广西疫情防控和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贷款以国开行疫情防控专项贷款和城商行小微企业开行转贷款两种形式投放。国开行疫情防控专项贷款暂定20亿元,贷款利率则在同期LPR之下,根据借款人资质和项目具体情况确定优惠幅度;另外30亿元通过广西北部湾银行、柳州银行、桂林银行转贷款,主要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包括提供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贷款利率原则上不高于1年期LPR利率水平。

  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行长梅世文介绍,2019年全年,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50.14亿元,12月31日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2.86亿元,全年发放民企贷款5.54亿元,贷款余额27.64亿元。

  针对融资难问题,国有大行主动发力。2017年建行广西分行率先与自治区税务局建立“银税互动”合作,以纳税信息为依据,推出全线上、纯信用、低价格的“云税贷”产品,单笔最高300万元;2018年,依托金融科技,在市场和同业内推出了首款针对小微企业的手机APP“建行惠懂你”,实现全天候、自助式的预约办理、在线审批、还款等。到目前为止,建行广西分行已经累计为3万余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过300亿元,覆盖全区14个地市、56个县(市)。

  交通银行通过主动对接人民银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积极推动“线上政采贷”业务创新。2019年10月31日为柳州市电子科技企业发放广西第一笔“线上政采贷”,授信额度200万元。同时大力为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提供专利权质押融资。2019年末,银行累计为40余家科技型企业通过专利质押担保方式进行融资,累计发放组合贷款4.13亿元。

  农业银行广西分行专门研发“纳税e贷”“4321担保贷款”“农担小微贷”等20多种担保多样、用款灵活的线上线下特色融资产品。2019年累计投放民营企业贷款130.12亿元,服务民营企业客户数超10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35.63亿元,贷款户数近5万户。

  针对融资慢问题,地方法人机构充分发挥“接地气”“熟人头”“决策快”“效率高”的优势。广西唯一一家能生产红外线测温仪的河池欣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鼠年春节期间收到政府部门1万个测温仪限期采购订单,但尚缺生产资金300万元。地方法人机构柳州银行确定“线上办理、资料最简、速度最快”方案,银行与河池市融资担保公司评审双向联动,评估符合前提下先投放后完善手续、广西再担保公司线上予以特例审批备案等措施,不到24个小时就为企业提供300万元担保贷款。

  柳州银行的统计表明:2019年累计为7612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贷款余额330多万元,提供了7.6万个就业岗位,为中小微型企业、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广西农村信用社是直面“三农”最基层的金融机构。广西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罗军介绍,通过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已顺利实现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抵押贷款业务办理“468”和其他贷款业务办理“三个减少”工作目标。

  截至2019年末,广西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045.82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69个百分点,户数较年初增加10.04万户,利率较去年平均下降18个基点,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抵押贷款办理时间比上年平均减少了21天,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走向了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加减乘法”+“五下沉”=深度激活金融需求

  记者了解到,2020年,广西银保监局、广西税务局等部门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密切配合,通过“百行进万企”活动,持续针对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中存在的各种难题,算好“数学账”,用各种“细节指标”推动金融机构“下沉基层”“下沉实体”“下沉行业”“下沉小微”“下沉商户”“下沉农户”,全面激活金融需求。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汤志华认为,税务做“减法”,政府部门做“加法”,金融机构做“乘法”,多部门有机配合,才能深度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潜力。

  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广西全区税务部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税214.76亿元,降低社保费负担13.63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税费成本。这是“减法”。

  发改委通过产业发展规划、工信厅通过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等通过各种渠道,为银行信贷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引导企业走绿色环保高质量发展道路,这是做“加法”和“乘法”。

  截至2019年11月,“银税互动”累计发放贷款527亿元,惠及企业4.65万户,提前超额完成2019年500亿元的任务目标,有效帮助企业获得便利融资。

  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广西银保监局等多个部门抓住“顶层设计”,走“造平台”“强对接”之路,引导金融机构的视野向基层、向小微企业、向民营企业、向乡镇村屯的农户需求延伸。核心是构建“诚信纳税+诚信金融服务”平台,将政府信息资源与银保监的“监管抓手”齐抓共推,打造“全面推进”“精准发力”服务实体经济的局面。

  从“百行进万企”的制度设计来看,全面考虑为企业覆盖面及银企对接效率,为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造平台”,优化对接效率,着眼于为正常生产经营、信用良好小微企业“雪中送炭”。只要是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规定的小型微型企业,并且企业2018年度在税务部门纳税信用评级为A级、B级或M级,不存在逃废债等失信记录的企业,只要有融资需求,都能获得银行金融机构的关注。“百行进万企”活动明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投资公司、大型在建工程、SPV等特殊领域和形态的企业,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6类机构不纳入此次活动范围内,这就有效避免了“大水漫灌”。

  与此同时,银保监部门通过“细节考核”的方式,对金融机构进行“鞭策”,要求不同层级的金融机构全员参与,练好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功”,各银行机构发动从客户经理到行长的全条线、前中后台各部门上下总动员,全员参与到“百行进万企”的工作中来,实行按地市(县区)分层对接,确保工作无缝推进、不留死角。

  桂林银行董事长吴东表示,银行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内部服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激励,激发“能贷、愿贷、敢贷”内生动力。尤其是严格制定并分解年度小微企业服务目标,保持增长并合理控制融资利率,内部考核提高小微不良贷款容忍度等等,释放基层机构和人员服务企业的“敢贷”动能。同时通过金融科技不断研发丰富的线上、线下产品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以税定贷、秒批秒放”税贷产品“桂银乐税贷”,将申请、审批、放款等环节均在线上完成,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无抵押”“免担保”“智能化”极速审批。

  横向来看,税务、银保监等打通“信息屏障”,多方协同,实现政府“信用资源”和银行机构“资金资源”“无缝对接”的优势,构建“多家抬轿”的合作机制。工信厅通过自上而下的渠道对民营企业、实体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精准研判”,税务局对企业纳税情况、诚信现状进行“无死角”的掌控,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同行信息互通有无的方式明确授信、放款的时间节点,各地银行业协会则充分发挥好行业组织作用,目标是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资金告急 长租公寓“求生术”激起租赁风波

资金告急 长租公寓“求生术”激起租赁风波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家长租公寓资金链愈加吃紧,设法谋求更加充分的资金腾挪空间。《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部分公司借疫情涨租金、吃差价,被指“趁疫打劫”。问题曝光后,一些机构已对单方面转嫁成本等行为有所整改。业内人士指出,长租公寓“资金劫”的主因并非疫情,而是近年来不惜成本疯狂扩张所致。

·“疯狂”的额温枪:“冷门”行业发“高烧”

咬定全年目标任务 央企“组合拳”奋力稳发展

咬定全年目标任务 央企“组合拳”奋力稳发展

近期,中央企业纷纷立下“军令状”,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国企力量支撑 超大城市战“疫”有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