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的打着飞的筹措物资,有的带头居家隔离远程办公,有的提前布局下一轮企业生态链建设……在常州国家高新区,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蒂森克虏伯转向系统(常州)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Sebastien Baran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从未想过这个时候返回欧洲,我充分相信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定能赢得这场战‘疫’!”
捐款捐物,外企不缺席
从小口罩,到大礼包,常州国家高新区外企纷纷捐款捐物。除了大量现金捐款,不少外资企业还捐助了疫区紧缺的物资和专业医疗用品、器械。
蒂森克虏伯2月12日宣布,集团在华运营公司携手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200万元人民币,助力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梅特勒·托利多(常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可用于生物和病毒检测,目前已准备了价值50万元的相关产品陆续捐献给急需单位。韩国现代建设机械株式会社在常州高新区投资有工程机械等项目,疫情发生后,紧急采购10万只KF94口罩捐赠给常州高新区疫情防控一线。帝盛(常州)车辆科技有限公司向防疫检查点支援了20多辆房车,无偿为奋战在一线的执勤人员、防疫医护人员提供服务。美国庄臣父子公司常州全资子公司捐赠50万元消毒产品,美国庄臣父子公司(中国)还向武汉捐赠50万元,用于购买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医疗防护用品。朗德万斯照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向定点收治医院捐赠紫外线杀菌灯近5000套。
复工复产,外企不含糊
全力稳投资、稳外贸,提振在常外资企业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决心。常州市委书记、市委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齐家滨第一时间来到常州国家高新区,为外企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提供“店小二”服务。
蒂森克虏伯转向系统(常州)有限公司针对常州市防控机制、员工排查、设施物资、内部管理“四个到位”的复工要求,专门设立了应急小组,由公司CEO、CFO总负责,对公司内部及外来人员管理、来常人员跟踪等明确到具体人员,所有人员逐一联系并登记造册,首批复工人员严格筛选并签订承诺书。除了对已复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及管理,公司还对即将复工的人员做好宣传和调研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疫情发生。员工Michael来自德国,积极响应疫情防控的号召,假期留在常州家中,随时等待企业复工。经过体温检测等一系列筛查,Michael竖起大拇指表示:“整个检查工作非常棒,做得很好,准备得非常好。”经过体温测量,签订承诺书,消毒领取口罩等一系列步骤后,Michael顺利进入企业走上工作岗位。参与复工的人员在上下班时间,都需要在企业门岗经过这样严格的筛查与记录。
来到莱尼电气线缆(中国)有限公司,要经过测体温、消毒双手、穿上外来人员识别服一系列步骤才能进入厂区。该企业建立了以各工厂总监为组长的防控组织架构,每日与德国管理层交流并及时传递政府政策,执行“一人一档”建档筛查机制,目前复工总计530人,设置隔离间6间。
特雷克斯(常州)机械有限公司正式复工后,已有100余名员工到岗。在特雷克斯厂区,随处可见温馨提示牌和宣传展示架;过道、食堂大门全部敞开,中小型会议室停用;食堂里用地贴设置了一米等候距离,并在桌面设置了防护装置,限制吃饭时间、禁止相互交谈、接触,另有一块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员工对复工后生产的意见建议;洗手间配备了硫磺皂和消毒洗手液等。“隔着挡板吃饭还是头一次,估计今后一段时间是新常态了,伙食挺不错的。”在特雷克斯工作三年的盛经理说。
对于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所面临的问题,常州国家高新区招商局用“跑”起来的服务,派出71名一线招商人员,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上门到点”服务,千方百计和企业一起解决好当前的“瓶颈”难题,为企业复工复产加足劲。
潜力巨大,外企不怀疑
常州国家高新区作为长三角重要的外资聚集地,目前已吸引全球1800多家外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0多家。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563亿元,同比增长7.5%,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3.2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7.62亿美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不少外资企业表示,愿意与中国携手共克时艰。常州国家高新区多家外企表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暂且可控的,疫情过后,中国经济社会将继续蓬勃发展,前景光明。
莱尼电气线缆(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康明杰说,我们在常州和中国区所有工厂都重新投入运营,尽管并非所有员工都返回工作岗位,但与客户、供应商和业务合作伙伴都保持联系,每天都在改善。同时,我们也看到此次系列帮扶措施,如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18条税收硬举措及常州市的20条措施助力企业恢复生产,使企业得到快速的支持。我们将继续投资新产品、产能及人员配备。
虽然疫情对外企在中国的供应链、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递送等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放眼长期,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潜力之深、范围之广、活力之盛,未来可期。蒂森克虏伯转向系统(常州)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Sebastien Baran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疫情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我相信中国的巨大潜能,并期待在中国与合作伙伴加深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业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