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8%、增长3.4%、增长5.8%,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局面,2019年中国国内消费、外贸进出口和吸收外资领域交出了一份正增长的成绩单。在过去一年,促消费、稳物价、贸易摩擦、产业链转移、外资开放等一批热词频频受到关注。1月21日,国新办就2019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召开发布会,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详解这些热点背后的数据变动和政策走向。
春节消费
生活必需品备货量增长20% 服务消费不打烊
春节将至,促消费的同时如何保障供应,稳定物价最受关注。据商务部监测,上一周全国百家大型批发市场的猪肉、蔬菜、水果平均批发价比前一周微涨,分别涨了2.2%、2.4%和2.6%。
“受消费需求增加、雨雪天气增多等因素的影响,猪肉和蔬菜的价格略有上涨。这也是一个正常趋势,每到节假日都会有一些上涨,上涨的幅度是在正常范围内。”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
钱克明介绍,为了切实增加肉类市场供应,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两节储备肉的投放方案,并指导地方加强储备肉的投放。去年12月中旬以来,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17.7万吨,向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甘肃等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定向投放了中央储备的冻牛肉和冻羊肉是2000吨,地方投放储备猪肉是12万多吨。同时,加强货源组织和产销衔接,提升节日市场保供给能力。商贸流通企业也积极拓宽货源渠道,增加备货数量,生活必需品备货量比平时增加20%以上,肉类、蔬菜可满足5至7天消费,粮油可满足20天左右的消费。
从去年的消费情况看,服务消费占比首次超过50%,成为当前国内消费的主流。为保障服务供给,各地也纷纷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举措,例如,广州举办“春节美食不打烊”活动,192家连锁餐饮企业的2300个门店参与活动;杭州各大酒店预定年夜饭超过2万桌,增长17.7%。各地出台多项措施,保证节日服务供给,比如北京市启动了家政服务保供行动,过去一到春节保姆都回家了,北京市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启动了家政服务保供行动,以“错峰返乡”等方式组织家政人员留守服务岗位,预计春节期间将有5万名家政人员留京;上海确定了117家家政企业作为春节家政保供骨干企业,引导更多的家政人员留沪。
“过去过节期间下单以后没有人送货,今年这个情况会大大好转。”钱克明说,今年天猫超市在全国近300个城市物流不打烊;京东推出“春节也送货”服务,美团买菜推出了“春节不打烊”活动,苏宁物流春节期间300多个城市可照常下单。
外贸提质
服贸逆差收窄 扩大自美进口不影响从他国进口
受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201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经历了一些波动。但从全年数据看,货物进出口31.5万亿元,依旧稳定在正增长区间,增速为3.4%。涉及外贸的市场主体依旧活跃,目前统计,有进出口实绩企业49.9万家,比2018年同期增长6.2%。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升至43.3%,民营企业首次成为第一大主体,其中出口占比达到51.9%,一半以上的出口是由民营企业承担的。其中,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进出口分别增长38.3%和19.7%。”钱克明表示。
同时,扩大进口成效显现,消费品进口增长19%,其中医药品、化妆品、水海产品进口分别增长25.8%、38.8%、37.6%,丰富了消费品市场供给。在贸易结构上,长期以来,我国货物贸易保持顺差,而服务贸易逆差比较大。但在去年1-11月,服务贸易进出口4.9万亿元,增长2.1%,预计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二,逆差收窄10.5%。
随着中美两国在1月15日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下降,2020年我国外贸发展也呈现新的机遇。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在会上表示,中国欢迎优质、有竞争力的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也希望美方为扩大对华出口创造条件。“同时,中国是除了美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中国不仅市场庞大,而且正在迅速成长,进口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宽领域的,我们将基于市场化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扩大自美进口,不会影响从其他国家进口。”
利用外资
FDI逆势上扬 未出现大量产业转移
联合国贸发会议1月20日晚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披露,去年全球跨境投资直接投资FDI是1.39万亿美元,下降了1%。
“FDI的下降是连续多年。2018年比上年下降了6%,2017年比上年下降了21.9%,2016年比上年下降了5.4%。跨境投资低迷这个概念是成立的。”外资司司长宗长青介绍。
这一背景下,2019年,我国外资工作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跨国投资低迷、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各国引资竞争加剧的条件下,吸收外资实现逆势增长。按人民币计,达到9415.2亿元,比上年增长5.8%;以美元计,1381.4亿美元,增长2.4%。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全球第二位。
“原来我们担心大量的企业要转移,现在数字上看没有出现大量的产业转移、利润下降。”钱克明说。
具体来看,服务业吸收外资6817.7亿元,增长12.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吸收外资分别增长29.4%和20.6%。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外资分别增长61.3%、41.2%和48.2%。三星、SK海力士、康宁显示、卡特彼勒、英力士、松下、埃克森美孚等制造业巨头纷纷加大对华投资,全年实际投入均超过1亿美元。这对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弥补产业升级短板、增加高质量商品和服务供给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外资“朋友圈”越来越大。去年,投资来源地国家和地区达到179个,比上年又增加了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国家对华投资分别增长36%和40.1%。其中,新加坡、泰国分别增长51.1%和140.6%。欧盟成员国家中,荷兰、爱尔兰、瑞典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3.1%、311.4%和141.3%。
“围绕稳外资工作,去年连续发布实施了新的外商投资法、国务院稳外资20条、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出了稳外资的’组合拳’,有力稳定了外商投资的预期,提振了投资信心。”外资司司长宗长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