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拔寨 渐次花开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首页 >> 正文

攻坚拔寨 渐次花开
——记者眼中的国企改革发展这一年
2019-12-30 作者: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国企不能丢了“精气神儿”

  □记者 段续 吉林分社

  从首钢通钢公司高炉的火光四射,到中石油吉化集团反应装置的雾气氤氲;从一汽解放生产线上的繁忙装配,到吉林化纤集团工人们紧张的纺丝忙碌;从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的高效作业,到中车长客股份高铁工人们的精密装配……在东北寒冷的冬天,这些企业展现出的生产的火热,让人感受到了国企的活力。

  从“保生存”到“求发展”;从“吃大锅饭”到“能者多劳”;从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到实施混合所有制……随着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强化管理等举措扎实推进,东北地区一批国企走上了发展新路。

  国企报道多年,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国企背后的“精神”。每一项改革背后,都有一种“精神”在支撑,在鼓舞,在奋进。

  采访中,不少企业管理者也不止一次和记者提到“国企精神”。什么是“国企精神”?大家觉得,它是代代相传的红色理念,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是员工们自发形成的发展共识,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遵循。

  “国企精神”,也是企业文化在国企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党建的有效引领,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宣传,国企精神能有效激发员工积极性,带动大家敢闯敢干,凝聚突破制约、奋进改革的精神动力。

  被称为“共和国化工长子”中石油吉化集团,出产了新中国第一桶染料、第一袋化肥、第一炉电石。企业孕育出勤俭节约的“麻袋毛精神”、苦干实干的“矛盾乐精神”、永不退缩的“背山精神”、勇攀技术高峰的“登天精神”。

  在吉化采访时,许多员工对记者说,学习“四种精神”,是党员活动的必选项,不怕困难勇于奋进,深植于员工的脑海中。就在前几年,企业面临巨大的发展困难,市场变化、体制落后、管理粗放……但困难面前,吉化人没有低头,而是迅速明确思路:打掉惰性,调动活力,积极调结构、促升级。与时俱进、凝心聚力,在“四种精神”的引领下,企业攻坚克难,短短几年间,实现了从每年亏损到大幅盈利的跨越。

  位于通化市的首钢通钢公司,始建于1958年,曾是吉林省最大的钢铁企业。2010年,首钢集团重组通钢公司,成立首钢通钢公司。

  在前几年的“钢铁寒冬”中,企业喊出“挺身而出,挺住通钢”的口号,组织形势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基层单位听取意见,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企业凝聚成整体,全力攻坚改革。

  2016年,企业拆老电炉压炼钢产能60万吨。当年年底钢价回温,但通钢不为所动,坚持再关停一座落后高炉,又压减炼铁产能80万吨。着力推行各负盈亏的事业部改革,同时,着力压缩管理层级,从计划意识向市场意识转变,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企业经营不断向好。

  有了“精气神儿”,国企改革就能攻坚克难,无坚不摧,反之,则可能会陷入泥潭。

  这几年,吉林查处了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粮食集团等省内重点国企领导腐败案件,这些国企曾经的主要领导目无法纪、不务正业,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掏空”企业,让企业背负沉重的“包袱”,更严重的危害在于,带坏了企业风气,丢了精神。

  在东北,国企是经济的脊梁,是产业安全的重要支撑。许多大型国企的发展动辄涉及数千数万人的就业、社保,涉及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国企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采访中,许多国企管理者和职工直言,凝聚共识是改革的难点之一,而“国企精神”是形成共识的关键。

  改革不进则退,但不能知难而退。对于东北的众多国企来说,摘掉落后的帽子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东北国企中,工业回升的基础还有待夯实,高新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待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态势还有待形成,党员干部的思想还有待进一步解放……

  当前,还不是“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还面临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面对复杂局面,面对艰巨任务,唯有持续凝聚共识,结合新时代特点发挥“国企精神”的作用,持续深化改革,才能把握住东北振兴、东北国企改革的重点。

  改革不能“歇歇脚” “腾笼换鸟”焕新颜

  □记者 魏飚 太原报道

  国有资本向新兴产业集结、混合所有制改革“破冰”、非煤产业占比不断提高……山西省自2017年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以来,从“不改不行”到“冲刺全国第一方阵”,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亮点频现。

  近年来,“非改不可、不彻底改不行、不能再错过窗口期”等判断逐渐成为山西各界共识。而“一煤独大”、“一股独大”,成为山西国企改革不得不面对的痼疾。多年来,在巨大的产业惯性和煤炭依赖中,山西国企改革多是修修补补、零敲碎打。

  真正真刀真枪的改革从2017年开始。山西新一轮国企改革围绕“新”字做文章。从当年起,山西新设国投运营、文旅、大地、云时代等一批承载转型使命的企业,为更好地培育新兴产业,推动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2018年,山西各省属企业重新确定主业,明确发展方向,突出产业转型发展项目、新动能项目和新兴产业投资;2019年,山西煤炭企业的“老饭碗”装上了“新东西”,7户省属煤炭企业分别规划了氢能、微波应用、气凝胶、光电、高端制造、现代物流贸易业、超导强磁应用等7个新兴产业,谋划了25个新兴产业项目,规划总投资约730亿元。

  改革考验的是定力。近年来,山西积极布局战略性非煤产业,初步突破了“煤炭形势好的时候不想转,煤炭形势不好的时候转不了”的怪圈。2016年至2018年,山西三年累计退出煤炭过剩或落后产能8841万吨,去产能总量全国第一。到2019年10月,山西省属国企煤炭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17年的61.2%降到56%,预计到2020年,该占比将降到50%以下,煤与非煤产业将实现历史性“结构反转”。

  2019年也是山西国企混改的亮点频出之年。山西省国资委已先后在第十三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山西—环渤海投资交流会、“一带一路”晋商国际合作推进会、第二届中国国企混改与企业并购(成都)峰会等大型会议上,进一步对“腾笼换鸟”及混改项目进行路演推介。

  尽管集团层面的混改难度较大,但这是必须要面对的改革,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19年,山西太重、文旅、大地等三户企业首次列入全国国企混改试点名单。今年10月召开的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山西建投集团与中国中铁成功签约,拟出让51%的控股权,引入资金70亿元,实现集团层面混改。

  二级以下子公司层面的混改率继续扩大,已达75.9%。山西还建立混改项目库动态调整机制,升级刷新混改项目到145个,部分公司出让股比提高至50%以上,已有29个项目达成协议,3个项目完成交易,涉及金额近9亿元;在今年新成立的公司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高达87%,2户控股子公司完成员工持股实质性落地。

  2019年还是山西国资国企改革制度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2019年山西出台的《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行动方案》和《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等文件,涉及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混改、市场契约化改革、历史遗留问题、防范重大风险等众多推进难度大、改革涉及面广的关键事项,信息量大,干货满满。山西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2019年,山西全年高质量制定29个规范性文件,补齐了历史欠账,适应了改革需要。

  一年来,通过驰而不息地深化改革,山西国有企业改革和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整体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数据显示,山西省属国企总资产达到3.07万亿元,净资产同比增加10.72%,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4%以上,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09%。其中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增加值分别排在全国第6、第7、第3、第5位。

  当然,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山西省国资委主任郭保民说,目前的阶段性成果只是下一步推动改革的新起点,丝毫容不得半点自满,不能有“歇歇脚”的念想。

  国企敢担当方能展风采

  □记者 张骁 北京报道

  今年北京市国有企业发生了很多大事,如果找出一个“最”,应该属于——以“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标准,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服务保障任务。

  北京市国企承担此次国庆服务保障的任务有上百项之多:大到70余辆主题彩车和“北京号”彩车的制作和驾驶、联欢活动中巨型网幕国旗和烟花树的制作和控制、阅兵村成千上万吨的饮食保障;“小”到活动中50万份营养餐包的准备、10万套服装的制作、大量市政管线桥梁的检修,几乎涵盖“吃、穿、住、行、用”各个方面。

  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国企铁军,其成功关键在于强化党的建设。在国庆活动幕后,北京市国资委系统要求参与保障的各单位、各层级、各班组建立临时党组织;在国庆花车制作工作中,以每辆彩车为战斗堡垒,吸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党员成立党小组,让党建成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服务重大活动是北京国企的职责使命和光荣传统,而回首2019年,北京国企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在国企增值保值方面,截至2019年10月底,北京市管企业资产总额突破5.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今年1月至10月,北京市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2万亿元,利润总额77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和8.1%。

  在国企改革方面,混改后的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增长45.65%,利润总额增长54.87%。在国企改革进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阶段,北京市国资委出台《北京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指明混改操作路径,一个月内完成6家市管大型国企兼并重组更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北京市管国企同样面临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发展压力。但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无疑为北京国企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将为完善北京国资国企治理体系、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国企最不该忘记使命担当,最该在关键时刻展国企风采,这样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

  狠抓落实 攻坚克难显真章

  □记者 陈灏 济南报道

  临近岁末,“南北船”合并、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挂牌,两记“重磅炸弹”为2019年国企改革再次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以来,从央企到地方国企,一系列突破性改革进展令人欣喜。

  在山东省烟台市,国有资本证券化取得关键突破:今年2月,万华化学作价522亿元吸收合并控股股东烟台万华化工有限公司,完成整体上市;12月8日,烟台泰和新材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吸收合并泰和集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宣布拟通过向泰和集团的全体股东国丰控股、裕泰投资发行股份,吸收合并泰和集团。泰和新材表示,国有股东将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的流动性和增值空间。

  山东作为国资大省,今年已经完成了港口、机场、商用车制造等领域的国有资本整合。其中,重组了中国重汽的山东重工集团,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动力总成企业、国内首屈一指的商用车生产企业;整合了青岛港、日照港等四大港口集团的山东省港口集团,“聚指成拳”成为北方重要开放支点……

  “靓女先嫁”推动六成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聚焦主业促使房地产开发逐步退出,321户僵尸企业基本完成处置——在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压力下,山东省属企业改革呈现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良好态势。

  央企层面,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正处于“进行时”,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协同效应加速释放;同时,从工资总额管理到授权放权,从央企兼并重组到央地合作混改,从“双百”推进到区域“综改”实施……国企改革正在持续向纵深推进,迈向综合施策深化期。

  这些成绩,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在“深水区”攻坚克难“抓落实”。

  国企改革走到今天,好改的项目早已改完,剩下的都是真正触及利益、矛盾重重的“硬骨头”。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难免有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心无旁骛攻主业”的定力、“大刀阔斧搞改革”的魄力、不怕得罪人“敢捅马蜂窝”的毅力。推进改革的路线图、施工图近年来已趋于完善,深化改革需要的是采取有效措施“抓落实”,突破难点堵点,确保改革政策落地。

  国家层面,以“树立典型、大胆探索、总结经验、适时推广”为主要任务的“双百行动”进展顺利,探索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为国企改革的综合施策提供了有效借鉴;地方层面,多个省份年初就将2019年划定为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采取不同措施落实改革责任,一些省份甚至明确提出“不换思想就换人”。

  在山东,30家省属企业负责人11月底公开做出承诺,就重点改革事项设下“倒计时”,接受社会监督。在此之前,山东省已对省属企业改革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压实责任,对省属企业负责人开展述职问询,把各企业的“一把手”直接推向“考场”,接受职工、监管部门和专家的评价。山东省国资委主任张斌表示,此举目的就是传导压力,进一步推动省属企业勇于改革、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目前,山东省正“一企一策”推动改革落地、落实。对影响改革实施的企业负责人,将拉开薪酬差距并追究责任,严重的可免去职务或提请山东省委更换企业负责人。

  “硬骨头”加速攻克,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国企运营效率和整体质量,切实推动国企破除沉疴轻装上阵、按照市场规律逐步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改革落地也直观体现在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上。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4%,净利润同比增长8.9%。其中,山东省属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3%,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5%。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国资国企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三年,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还需要监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继续狠抓落实,更加积极主动地担当作为,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企业全面走向高质量发展。

  改革尖兵向“头部”企业迈进

  □记者 何欣荣 上海报道

  临近年末,在上海,不少国企仍在冲刺,抓订单、推项目、谋布局……热火朝天的景象和日渐变冷的天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作为国资重镇,上海的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过20万亿元,在全国名列前茅。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区域经济能否拿出逆周期的表现,国企的改革发展至关重要。

  告别高速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正在深入调整,今年“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也难比往年。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凭着聪明的“脑袋”和自主创新的“中国心”,业绩出现回暖迹象。今年11月,上汽实现销量58.19万台,延续了7月以来销量环比增长的态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前三季度,上汽的海外销量达到24万台,同比增长15.5%。随着中国汽车智造全球口碑的打响,海外市场将成为上汽新的增长极。

  上汽的表现,是上海地方国资改革发展的缩影。在上海国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道洪看来,当今世界经济已进入以大产业、创新型大企业为中心的时代。上海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坐拥长三角的广阔腹地,应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战略性结构布局,推动有优势、有潜力的国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逆势而上成为“头部”企业,必须在深化改革中释放企业活力。今年以来,上海国企改革稳步疾行。先后推进申能集团与上海电缆所、联和投资与上海信投的联合重组,把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九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入选数量在全国各省市中最多;印发《上海市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从完善国资管理体制、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资布局结构等七个方面着力,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发挥改革合力。

  综合改革试验,亮点在“综合”两个字上。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遵循的是由易及难、由点及面、由单项试点到综合推进的改革思路。上海市国资委负责人表示,综合改革就是全方位探索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改革的集成、联动、辐射效应。为此,上海已经形成了落实综改试验的行动计划,涉及国资布局、产业整合、企业分类、整体上市、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等多个领域,正在逐项推进。

  上海的地方国企成长为“头部”企业,也面临着重要机遇,那就是上海承担的重大战略任务。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国企要全力当好贯彻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增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持续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先锋队,建设“五个中心”、打响“四大品牌”的主力军。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是当下上海热度最高、节奏最快的区域。“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临港开发建设者拿出了不一般的干劲。作为临港地区的主要开发公司,上海临港集团正在抓紧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国际创新协同区、新兴产业引领区、特殊综合保税区、高品质国际社区等重点功能分区,实现新片区各功能分区在产业、功能、形态上的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第二届进博会虽已落幕,但展会的溢出效应还在不断放大。由东方国际集团牵头建设的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进博会结束后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消费者和客商。

  1/3的企业集团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竞争优势和知名品牌,1/3的企业集团具有领先国内同行业的综合实力和特色品牌,1/3的企业集团具有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能力和优质服务品牌——只有不断向一流企业和“头部”企业迈进,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国企,才担得起地方国企改革尖兵的角色。

  在市场竞争中跳出新“舞步”

  □记者 萧永航 成都报道

  2019年4月18日,伴随着响亮的敲钟声,华夏中证四川国企改革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下称“四川国改ETF”)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基金首发规模约60亿元。这是中西部地区第一家成功设立的国企改革ETF,也是首只在深交所上市的省级国企改革ETF基金。

  记者跟随四川省国资委采访团见证了此次上市敲钟。值得注意的是,四川国改ETF引入了超过20亿元的社会资金。这是以资本市场为切口倒逼和促进国有资产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通过资本市场为引入民间资本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路。

  7月16日,四川省179个国企拟混改项目通过“国企混改项目信息发布平台”进行线上线下集中推介,涉及各级各类国有企业110户、资产总额超过3200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超过430亿元。这是截至目前地方推进混改工作涉及项目数量最多、引资额度最高、涉及资产规模最大的一次推介会,标志着四川国企混改由实验探索阶段迈入全面深入实施阶段。

  一年来记者在四川调研多家国有企业,“混改、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国有企业的工作重点,也是新形势下的“新常态”。

  在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长虹商务中心大厅里,记者看到的并非想象中的电视、冰箱、空调,而是智能现磨咖啡机、鲜榨橙汁机、迷你K歌唱吧……这些新潮时髦的智能零售终端设备,都出自一家名为“爱宝智能”的创新公司,其母公司“爱创科技”是长虹集团智能化战略转型的新型制造公司,也是长虹国企混改的试点单位,由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控股,骨干员工参股。

  家电行业的“老国企”长虹,自2013年就提出基于互联网、面向物联网的转型战略,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广泛联接实现人、设备、服务的智能协同,做强智能终端。

  类似长虹这样体量巨大的国企,管理层级较多、资本架构层级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跳出“轻盈”的舞步,需要在保证主体业务正常运行的同时,给新兴产业、新技术企业更灵活的机制和更宽敞的空间,通过混改解决问题,员工持股、技术核心团队持股等股权、期权激励,社会资本参股等方式均值得尝试。

  毫无疑问,“混改、转型、升级”,这三个词已然成为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各家国企的“新常态”,其目的就是保持紧迫感、紧跟市场脉搏、把握行业动向,让国资国企能够保持活力、健康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斩断伸向“象牙塔”的网贷黑手

斩断伸向“象牙塔”的网贷黑手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针对频频发生的网贷问题,亟待创新监管手段,建立预警机制,规范网贷广告乱象等,斩断问题网贷的“黑手”。

·中国“工业母机”寻求突围之路

响鼓重锤 国企改革综合施策布新局

响鼓重锤 国企改革综合施策布新局

与往年相比,明年更为强调高质量的稳增长,“两利三率”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首次启用。

·攻坚拔寨 渐次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