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压缩一般性支出,保障重点领域。专家分析,中国财政支出“有保有压”,整体取态仍然扩张。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接受采访时表示,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仍然存在短板,有很大的投资空间。不同地方的需求不同,有的地方公路已经修得很好,那就不用再修路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
公路、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由政府投资。投资基础设施,不仅要看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杨志勇强调,它们不是纯粹的市场项目,目光不能短视,要看长远,当然政府也要量力而行。
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多年。2018年、2019年,中国接连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而且力度一年比一年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
杨志勇认为,现在应更加关注减税政策的实施效果,提高针对性。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认为,增值税、个税改革等减税降费政策,具有长期效应,供需两侧共同受益,现在需要落实好、巩固好已经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杨志勇表示,政府降低税费,消除阻碍市场力量发挥的因素,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上涨由企业处理。
白景明分析,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稳投资、促消费。企业降低成本、节约资金后,会有更多精力调整结构。企业成本降低,也有利于最终消费品价格稳定,进而促进消费。
不同行业的成本结构不同,手机生产商需要集成电路,家具制造商却不需要集成电路,但他们都要用电。白景明表示,降低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具有普惠性。
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今年中国的财政支出规模、速度都超过了收入。1-10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16770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8%。其中,税收收入141514亿元,同比增长0.4%。
同期,全国财政支出190587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教育、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9.2%、10.9%,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8.7%、9.9%,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5.2%,城乡社区支出增长11.3%。较高的财政支出强度,支持了国家的重大战略、重点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落地。
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同时,中国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2019年,中央部门带头压减一般性支出5%以上,除重点、刚性项目外,其他项目支出平均压减幅度达到10%。部分地区主动加大压减力度,节省更多资金用于支持重点建设和民生改善。
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白景明认为,财政收支政策,要协同发力、精准发力,优化支出政策,调整支出结构,支持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