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上海农商银行:担金融使命 与时代同行
2019-11-07 作者: 记者 王淑娟 上海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从一支笔、一个印台、一个算盘,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从走街串巷的“农金员”,到员工逾600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近80%的专业队伍;从234家信用合作社,到近380家网点、覆盖上海所有行政区域……纵览上海农商银行的前世今生,仿佛看到昨天与今天的应答,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扎根本地

  1951年8月,上海在原西郊区的虹桥供销社内部筹建了信用部,拉开了农村信用事业的帷幕。当时,农信社定位服务乡村、生产队和村民,业务范围只有存款和贷款。农金员办理农户的储蓄业务,都需要手工点钞、拨打算盘、书写凭证,而农户贷款则多是购买化肥、农具等生产资料。

  1996年8月,农信社与农行脱钩,农金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出纳员、会计员、信贷员取而代之。农村信用社走上独立发展之路。

  2001年3月23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正式开业,金融产品进一步丰富,经营活力得到了极大释放,农村信用社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践行普惠

  2005年8月25日,上海农商银行揭牌,成为全国第一家在农信社基础上整体改制成立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14年的稳健发展,截至2018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达8337.13亿元,存款余额6449.08亿元,贷款余额3940.34亿元,成为业界公认的国内农村商业银行体系的标杆之一,形成了服务“三农”、小微、科创的特色。

  ——矢志不渝服务“三农”。上海农商银行在“三农”金融业务上呈现出“总量领先、利率优惠、模式创新、持续投入”的特点,是上海市涉农贷款占比最高、市场份额最多的商业银行。

  为满足上海郊区中老年用户的需求,该行有效运营维护上海9个郊区的200余家网点和近千台ATM机,基本实现了乡镇全覆盖。

  ——破解抵押难题服务小微。上海农商银行坚持培育小微企业“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不断探索新型贷款模式。

  多年来,该行以服务小微企业为己任,在贷款的可得性、公正性、定价合理性上发力,探索化解贷款难和贷款贵问题。截至2018年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266.45亿元,在上海市中外资法人银行中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位列第一,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近10万人。

  ——全生命周期模式服务科创。上海农商银行“一鑫二专三支持”科创金融服务体系的推出,致力于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配备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金融服务方案,通过科技专营机构与科创金融专属产品的“双管齐下”,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18年末,服务科技型企业近1700户。

  ——支持国家战略服务实体。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农商银行将长三角工作纳入新三年发展战略,2018年及2019年,连续举办两届长三角农村金融座谈会,并与江苏、浙江和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及21家农商银行共同发布了《长三角农村金融机构合作宣言》,发起设立了长三角农村金融机构公司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贸易金融业务专业委员会,以提升长三角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影响力,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

  今年8月6日,中央正式宣布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上海农商银行第一时间制定并发布了《上海农商银行自贸区新片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该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行也获批并正式揭牌营业。9月,该行又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临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承诺提供不少于1000亿元的意向授信额度,同时计划在临港新片区内设立总行级科创金融服务中心。

  担当责任

  好的企业品牌必定是有温度、有情怀的企业品牌。2017年7月,“‘吉祥安康’西藏日喀则五县农牧民意外伤害保险公益项目”正式启动。上海农商银行捐款200万元,与上海保险交易所、人保日喀则分公司等多方力量合作,为上海援建的日喀则市5县23万农牧民提供总额86亿元的保险,筑起“防风墙”。今年7月,在原保险保障基础上,该行进一步增加50万元保费,添加大额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和社保重大疾病保险,为农牧民带去更周全的保障。

  上海农商银行还积极支持本地文化体育产业发展。2006年起,上海农商银行持续每年加大支持力度,助力上海东亚足球俱乐部从中乙起步一路征战到中甲和中超联赛,成为“十年磨一剑”的“背后英雄”。2018年1月,该行又与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足协签约,冠名支持上海女足。

  上海农商银行多年来不断开展志愿服务、慈善捐赠、帮困助残、特殊群体关爱等公益活动,倾力回馈社会,让社会共享金融发展成果。打造“有温度、重情怀”的现代商业银行是农商人的心愿,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新动能:消费新业态点亮夜间经济

新动能:消费新业态点亮夜间经济

业内人士建议,要不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外部营商环境,推动夜间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不断释放市民夜间消费力。

·庆典成经典 国企显力量

产业升级须实体经济与科技并举

产业升级须实体经济与科技并举

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实体经济仍是未来依靠,强化科技支撑、做精做强做“绿”制造业,是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赋能新旧动能转换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