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邢台市已形成了以县文化场馆为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为依托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繁忙的田间劳作之余,村民的文化生活品质逐步提升。
在南和县和阳广场上,每到晚上都格外热闹,吃完晚饭的乡亲们聚在一起观看免费电影。“最近演的是《红海行动》,大家都爱看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题材。”邢台市新农村数字电影南和工作站站长陈二朝说。
据了解,2018年,南和县农村公益电影全年放映2616场,观影人数超过25万人次(全县人口约40万)。其他公益电影场次50多场,观影人数8000人次。
邢台市桥西区李马农民艺术团于2011年5月1日建团,现有成员58人,全部为李马村村民。自成立以来,该艺术团坚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当好红色文艺和传统文化的“轻骑兵”,讴歌新时代、唱响新农村。每逢重要节日节点都组织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宣传演出活动。
在邢台市桥东区长信村,也有位远近闻名的文化名人,名叫崔二山。2003年初,他创办了农民艺术团。几年来,艺术团由先前的12人增加到现在近百人,创作了30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演出千余场,大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给乡村带来一股和谐之风。
邢台市舞蹈队2018年凭借原创舞蹈《染春》荣获第八届河北省舞蹈大赛暨第九届华北五省市(区)舞蹈大赛选拔赛“中老年组”一等奖;第九届华北五省市(区)舞蹈大赛“中老年组”表演银奖,并被河北省文化厅评选文艺振兴奖。
一批批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综合文化站等在广大乡村陆续涌现,农村公共文化阵地不断加强。文体活动在各地农村的蓬勃开展,不仅使农民身心愉悦,也对农村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1302元,比1985年增长104倍,占消费支出的10.7%,比1985年增加6.8个百分点。
(石浩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