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7月初密集披露重大项目投资和企业债批复情况。据统计,今年以来,发改委批复的重大项目已经超过8000亿元,企业债规模也已达数千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多地更加注重精准发力补短板,以及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民间资本。业内预计,下半年多措齐发解资金之困将成为稳投资的关键。随着专项债新规的落地,基建投资将升温。(7月12日《经济参考报》)
稳投资关乎经济稳增长。2018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这些政策为稳投资指明了方向。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重大项目已超过8000亿元,企业债规模突破7000亿元。这是稳投资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短板的重要抓手,更是惠民生的重要行动。
然而稳投资不是仅靠有关部门一纸“批复”就能实现预期效果的。其中涉及了很多方面,而如何多措齐发解资金之困,更是尤为关键。在笔者看来,除了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的作为之外,还需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应当承认,随着我国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落地实施,民间投资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已成为我国投资的主力军。但同时,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问题仍然不少,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领域对民间投资进入仍存在隐性门槛,融资难融资贵、成本高负担重等问题仍然存在,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因此下一步,必须毫不动摇地引导鼓励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更多领域。要积极向民营企业推介项目,巩固民间投资良好增长势头,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
一是抓长效,就是常态性地发布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项目清单,对已公开推介的项目,明确支持措施,持续做好跟踪调度和后续服务,使民间资本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二是优服务,就是进一步清理投资审批事项,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幅度压减项目审批时间,实行“清单化”管理。三是清障碍,就是继续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隐性障碍,鼓励民间资本重点投入国家重大战略及补短板领域项目,鼓励各地借鉴有关地方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
需要补充的是,稳投资重在精准有效,要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这一点,尽管已经形成共识,但也需要再次强调,以防止在实践中“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