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前,在辽宁鞍山一家国企做技术安全科负责人的苏兴普,“一头雾水”地从东北连夜调往北京,第二天报到时才知道自己被安排负责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核辐射防护工作。对核知识一无所知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彼时还需要“援建”的中国核工业,如今会拥有多个自主研发的反应堆和加速器,并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元,从跟随模仿到独立创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白手起家到迈向世界一流……中国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令世界赞叹。
抚今追昔,方觉来路之多艰。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所有制结构主要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以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为主,1952年工业增加值仅为120亿元。
如今,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项改革之下,企业数量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从2012年的828.7万个迅速增长到2017年的1809.8万个,5年间增长了118.4%。2018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0多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1952年增长约971倍。
70年前的中国,基础弱、底子薄。而今,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更重要的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成为第二大国际专利申请国,仅排在美国之后。
改革开放之初,“引进来”是热门词汇。建设大亚湾核电站的时候,从核心设备到电话、时钟、地砖,甚至连钢筋水泥都需要进口,在运营水平和管理理念上更是“小学生”。
而如今,中国企业话语权持续提升,正在全球范围内改变多个产业的竞争格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经成功落地海外市场,并且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5400多家企业“走出去”,实现了从“徒弟”到“伙伴”、从国内发展到全球的重大跨越。
“中国企业70年的成长与变革,秉承着做大、做强、做优、做新、做久等基本原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规模成就突出,管理水平日益提高,企业家队伍壮大成熟,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全球产业话语权持续提升,国际化经营稳步推进,企业软实力持续增强和社会贡献不断加大等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杜总结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国企业正加速向世界一流的目标进发,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不断为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