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这意味着金融统一监管瞄准金融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薄弱领域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可以预期,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将迈入补短板、明标准、优布局、增效率和创一流的新阶段。
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是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和强化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尚有不少短板,不仅直接制约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而且埋下了诸多风险隐患。比如,引发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的场外配资,当时就缺乏最基础的金融统计监测;被视为“灰犀牛”的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乱象,也一度缺乏准确的数据统计和有效的统一监管。金融统计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宏观监管必须依赖真实的微观数据。而金融统计仅是金融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支付结算、信用体系、信息系统等都影响着金融基础设施的成色。
在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扩大金融业开放的当下,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统筹监管,无疑更具现实的紧迫性。一方面,金融业开放提速,加深了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紧密度,也相应增加了外部风险传导的复杂性,内在地要求提升金融基础设施的国际化水准和应对不确定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备性、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业的竞争力。除了丰富的金融市场品种,先进的跨境交易支付、清算结算、信息资讯等系统更是国际金融中心必备条件。此外,为适应新技术发展,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更需加强顶层设计,面向未来。
随着《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的落地,在加强金融统一监管、功能监管的进程中,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纲举目张新阶段。其重点将包括且不限于:一是统一监管标准,既防范监管套利,又防范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优化金融基础设施布局。二是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三是强化金融业综合统计,摸清家底,加强预警,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四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加强各类资金流向流量的监测。
“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是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目标。这既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统一规划,完善政策环境,也需要各类市场主体共商共建共享。当务之急是补齐关键环节短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