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单位直接面对群众,是一面可以直观的“镜子”。《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来走访发现,尽管“禁区”“红线”很多,部分窗口单位办事人员仍心存侥幸,对侵犯群众利益“不收手”。受访人士认为,治理窗口单位腐败应严查严办、持续释放“严”信号。
一些“窗口”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巨大,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案件反映出一些办事人员纪法意识淡漠,权力任性、肆意妄为。
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黑龙江伊春市交警支队机动车检测站工作人员滕某、战某与“黑中介”内外勾结,对每台异地车辆收取1000元好处费后,车辆不到现场就能顺利“过关”,累计收受“好处费”300余万元,均被判处有期徒刑。
2018年底,太原市纪委监委通报:晋源区城建重点工程保障指挥部征拆中心摸底二组原组长李某、组员刘某,市建设项目投资评审中心聘用人员刘某合伙利用拆迁摸底测量工作中的职务便利,分别索取或收受拆迁群众财物38万元、36万元、17万元,均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一些基层干部对巨额腐败尚能保持清醒认识,却将小额腐败视为“正常的人情往来”,出现放松警惕、自我麻痹。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监督科科长程某先后2次收受同一管理对象好处费共计两万余元,对其“无照经营”不予行政处罚,为企业顺利验收提供方便。2018年春节前后,又分别收受3家管理企业购物卡各1张,金额500元至1000元不等。2018年3月,程某被立案审查。
还有一些窗口单位作风不实,收受群众礼品、违规收费。浙江温州市苍南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龙港分中心受理群众房产抵押贷款申请时,未实行一次性告知,导致办事群众多次往返于办事单位和银行之间,个别人员收受服务对象香烟,10名责任人被严肃问责。
近年来,各地查处发布的案例不少,起到了一定的社会震慑效果。然而,在反腐高压之下,仍有一些单位和人员不敬畏、不在乎。
个别省份护照办理部门存在指定照相馆的做法,让群众不解和不满。一些地方严卡公积金提取,但在城市停放共享单车等角落,却频频出现“公积金代办”字样。
多地在推行数字化医院过程中,强制要求患者办卡、存钱、下载指定手机应用程序,且指定患者必须办某银行的卡,一些业内人士和就诊群众质疑,这种做法存在推广告、拿回扣之嫌。
此外,一些办案人员存畏难情绪,不敢动真碰硬。少数纪检人员有岗无责,喊口号、报文件,明察暗访前出现“走风漏气”。中部省份某市一家窗口单位的纪检人员说,要查本单位上级领导、同事的腐败,“很为难,几乎不可能”。
受访者普遍认为,上述现象,反映出“窗口单位”反腐的社会氛围不浓厚、声势不够大,建议从群众反映痛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重点推进。
一些地方“换位思考”、暗访抓现行的做法也值得借鉴推广。
2018年,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在齐齐哈尔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暗访期间,模拟群众办事,与百姓交流,发现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每个工作日只发50个预约号,办事群众凌晨3点多就赶来排队,甚至有中介人员公开在服务大厅招揽生意,“号贩子”高价倒号卖号的情况。通过督办,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该中心开放多个服务窗口,优化工作流程,百姓不用再起早排队。
有受访人士认为,加强监督与追责,及时通报监督情况,也是有效之举。辽宁省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对细枝末节的监控中,如果存在没有百分之百覆盖的情况,就必须要加强监督和追责,“我们要让每一名群众都成为我们的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