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科创板受理队伍中的123张新面孔,都在参与并见证着一段崭新的历史。
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标志着资本市场新一轮改革扬帆起航。科创板这艘改革巨轮,即将驶离港湾,迎接市场风雨的洗礼。
科创板的“新”意蕴深远。从宏大的战略视野看,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资本市场对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服务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利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
落到科创板运行细节,新意无处不在。从问询式、电子化的审核方式,到保荐跟投制度,再到严苛的退市制度,科创板的全链条“试验田”,意在探索出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智慧,“刷新”资本市场各类主体的观念和意识,以增量改革推动存量改革。
新板块新赛制
最深邃而长远意义的创新,是制度创新。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正是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
从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系统性统筹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础制度改革,科创板诞生之时就被赋予了创新和变革的涵义。
科创板的“新”意主要体现在五项关键制度创新上,包括审核理念、保荐方式、发行定价、减持制度、并购重组再融资。
在审核理念上,科创板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注册制审核。交易所是发行上市审核主体,着重从投资者需求出发,从信息披露充分、一致和可理解角度开展审核问询,督促发行人及保荐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这既是一个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问答式审核,不断丰富信息披露内容的互动过程,又是一个震慑欺诈发行,便利投资者在信息充分了解情况下投资决策的监管过程。
在市场人士看来,实施注册制审核的“新”意,就是要以全公开、分行业、问询式、电子化的方式审核,以问询方式问出“真公司”,让保荐机构和机构投资者选出“好公司”。
在保荐方式上,科创板首次引入了保荐跟投机制。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要参与保荐项目的战略配售,并对获配股份设定锁定期。“这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全世界只有韩国践行了这一制度。”资本市场资深研究员告诉记者,以前投行主要关注的是选择的企业能否符合监管部门的一些条件,至于企业上市后有无成长性、竞争力则与投行没有关系。此次引入跟投制度后,投行既要推荐也要与投资者利益保持一致,将更直接地与市场站在一起。
在市场人士看来,试行保荐跟投机制,意在当前合规性保荐约束基础上增加投资性保荐约束,将保荐机构利益和公众投资者利益进行绑定,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保荐机构在企业选优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发行定价层面,科创板建立了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化询价、定价及配售机制,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投研优势和专业定价能力。
监管部门人士指出,引入这一机制旨在缓解以散户为主的市场出现的“三高”问题,即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高募集资金,避免新股上市初期出现一边倒的短期炒作。这样的市场化询价、定价和配售机制,将推动形成股票“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劣质劣价”的合理定价格局。
在减持制度层面,引入非公开转让和配售。这主要针对科创企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特定股东持有的首发前股份,在限售期解除后的减持问题,即通过保荐机构或上市公司选定的证券公司以询价配售方式,向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进行非公开转让。老股小额减持通过竞价方式进行,大额减持引入批发机制,这一制度设计的新意在于,缓解大规模减持对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的冲击。
此外,并购重组再融资继续参照IPO实行注册制,也是科创板制度创新的亮点。有投行人士直言:“注册制下,并购重组实施程序将更加高效便捷,科创板的并购重组也将更加市场化。”不过,规则进一步明确,科创板公司并购重组应围绕主业展开,标的资产应当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具有协同效益,严格限制通过并购重组“炒壳”“卖壳”。
基岩资本副总裁杜坤向记者表示,科创板的“游戏规则”与主板相比发生较大变化,新板块、新赛制将给投资者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必须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换一种全新的打法,“科创板只会给真正意义上做产业投资、做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带来比较好的机会。”
6月11日,随着首批3家过会公司进入注册程序,注册制正式亮相资本舞台。伴随科创板开板,围绕科创板所设计的各项创新制度的成效,也将逐一接受市场的检验。
新起点新机遇
科创板既要优先支持新技术、新产业的企业发展,也要兼顾市场认可度高的新模式、新业态的优势企业发展。
从“新”出发,更要向“新”而行。
设立科创板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提高对科创企业的支持服务能力和包容性。科创板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主要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中国高端消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晚,科创板已受理企业123家。从行业分布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44家,生物医药28家,高端装备21家,新材料13家,其他行业17家。从地域来看,122家公司来自全国20个省份的40个城市,其中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分别以27家、21家、18家、16家、13家公司“领跑”。从科创属性、成色来看,目前科创企业代表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即技术领跑的企业是少数,技术不够硬的企业也是少数,大多数企业处于并跑、跟跑的中间状态。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记者表示:“从目前已受理的公司看,科创板的创新能力,更多不是原创性创新或者基础性创新,而是改进型创新或者应用型创新,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大多数公司,还是依靠这些创新驱动公司业务发展获得市场竞争地位的。”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创新往往具有更新快、培育慢、风险高的特点,因此尤其需要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的支持。科创板既是科技企业的展示板,更是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促进板。科创板既要优先支持新技术、新产业企业发展,也要兼顾市场认可度高的新模式、新业态的优势企业发展。
包容性,为科创板向“新”而行提供了强大支撑力。科创板的上市条件特别强调,更加注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允许特殊股权(同股不同权)企业和红筹企业上市。
数据显示,在科创板5套上市标准中,目前107家公司选择第一套标准,选择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套标准的分别有3家、1家、9家、1家。其中,第五套标准是专为尚未盈利的科创企业量身打造的。首家“尝鲜”此标准的是一家创新药研发企业泽璟制药。此外,九号智能是首家申报科创板的红筹公司,优刻得则是首家设有表决权差异安排的企业。
科创板对产业创新的支持,在多元的上市门槛中显露无遗。杜坤进一步表示:“科创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新科技企业上市的盈利门槛,将加快行业资产证券化的进程。随着科创板的设立,我国资本市场的层次将更加丰富,和全球各大资本市场竞争,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加大支持硬科技、技术含量高和进口替代的企业将成为科创板的主旋律。”
“创新力不仅仅是科创板的要求,更是整个经济发展的要求,靠资源、靠资本、靠廉价的生产要素或者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是高质量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依靠创新,带来更智能、更节能、更环保、更优质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在王骥跃看来,科创板的一大意义在于,引导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如果科创板能上100家公司,可能会引导资本投向1000家科技创新企业;如果能上1000家,可能会引导资本投向10000家科技创新企业。只有足够多的科技创新企业得到资本的支持和发展,才可能在市场中进化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业领先者。”
风物长宜放眼量。科创板的增量改革,不仅是科创企业的产业孵化器,亦是撬动各路社会资本、产业力量的牵引绳,更是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新动能。
对于全新的科创板,我们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