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山东平度多方施措赋能脱贫攻坚
2019-06-14 作者: 修国华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不点火,不冒烟,看着电视做草编;不出门,不出院,轻轻松松把钱赚。”在山东平度市新河镇,树荫下、胡同里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村民席地而坐,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编着草编。新河镇积极利用有着400年悠久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河草编”产业助力全面脱贫。2018年9月,在全省参与申报的59个乡镇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18年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

  近年来,山东省平度市紧紧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发挥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平度大花生等19个国家地标保护农产品和传统产业优势,依托现有特色农产品集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扶贫对象与农创体共建共享,壮大产业扶贫根基。同时,结合“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主题教育,试点开展贫困户“心理疏导”活动。以“志智双扶”为抓手,成立心理疏导工作队,扶贫干部化身“心理疏导员”,入户交流,强化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精神力量。

  草根产业连市场 传统技艺助扶贫

  初夏时节,行走在新河镇的街头,白墙黛瓦间草编的元素无处不在,除了席地而坐编草编的村民,草编广场、草编墙画朴素地述说着新河草编的历史,就连道路两侧的路灯、灯笼、店铺招牌的样式、色彩也体现着草编文化元素。

  新河镇是江北地区最大的草编工艺品加工出口基地,草制工艺品产业成为支撑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全镇从事草编工艺品的企业共有9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十几家,103个村庄中有80个村建立了草编工艺品加工点,从业人员2万余人,2018年产值达24亿元,产品远销日韩、美国、欧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施策,新河镇依托工艺品协会研究制定了“草编就业工坊”新模式,即“基地连企业、企业连村庄、村庄连农户”的新形式。镇内龙头企业与110户贫困户结成对子,优先招聘安排贫困户成员到公司打工,龙头企业能人带领技术人员进村到贫困户家传授编织技艺,或将手工加工活送到贫困户家中。

  青岛伟泰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傅晓东亲历了新河草编发展壮大的全过程,目前公司的年出口额达五六千万人民币,每周都有新的产品发往美国、日本等国家。“现在固定有一两千农户给我们加工草编工艺品,一个大的订单来的时候甚至需要四五千名农户来赶制产品。”傅晓东说。

  借力草编就业工坊,贫困户可以通过产品加工,赚取加工费,而企业也通过扣除成本的方式把利润让给贫困户。真正把草编产业转化为农民“不出门不出院,轻轻松松把钱赚”的脱贫致富好项目。

  心理疏导强心智 送岗送技解心忧

  有些贫困户因为家庭负担较重、身体状况不佳、致富能力不强等原因,导致返贫风险较高,因而信心意志消沉。平度市把这部分人作为重点人群开展心理疏导,引导贫困户从心理上、思想上转变观念,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树立劳动致富的志气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

  南尹家村贫困户尹玉元家,妻子患脑血管疾病,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在平度职教中心上学。通过雨露计划、低保兜底等帮扶,一家三口于2016年底脱贫。但由于妻子需要人照顾,尹玉元难以外出打工,心情郁闷。心理疏导员找准就近务工需求这一“症结”,积极帮他多方联系工作。经过镇扶贫办积极协调,尹玉元很快成为田庄镇第一批上岗的扶贫公益专岗工作人员。有了工作,尹玉元的眉头舒展开了,他拉着心理疏导员的手,满怀信心地说:“家属生病咱谁也不能怨,我一定尽心照顾她。党有这么好的政策,俺要好好干,把日子过好!”心理疏导工作开展以来,针对有家门口就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田庄镇已安排扶贫公益专岗35个。

  在西石岭村有这样一个三口之家,户主多年抑郁症,需常年吃药控制;妻子三级精神残疾,几乎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更别说操持家务。而这个家庭唯一的希望也就是他们的女儿,本来今年就要中专毕业就工,却因重度间歇性抑郁症而退学。得知这个消息后,心理疏导员查阅了相关心理书籍,多次到女孩家中走访,与女孩成为朋友进行心理疏导。并经过多方协调努力,为她寻到了一份适合的工作,现在女孩已经成为镇上一个合作社的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她高兴地表示,今后一定会努力工作,成为父母的坚实依靠。

  目前,平度市心理疏导试点工作正在深入推进,形成扶贫、扶志、扶智有机结合的工作经验,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脱困,全员进入小康社会。

  农创体扶贫新模式 集体脱贫齐致富

  近年来,平度市立足农村区域广、农民数量多的实际,改变以往送物送钱的“输血式”扶贫方式,通过打造农民创业创新园区(简称农创体)模式,大力开展产业“造血式”扶贫。实现扶贫对象与农创体共建共享,构建扶贫农创体带贫帮扶机制。

  崔家集镇前洼村贫困户杨丰昌和王京芳一家,因病致贫。2016年,镇政府帮助王京芳在扶贫产业园实现就业,一年收入15000多元,日子逐渐好转,当年实现了脱贫摘帽;2017年,王京芳提出申请,在新建的扶贫产业园内也承包一个大棚,当年收入8万元;去年,对管理已经相当有经验的王京芳,大棚樱桃西红柿产量3.5万斤,纯利润达到十五六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崔家集扶贫农创体,依托樱桃西红柿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贫困户承包大棚自主创业,27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脱贫致富。

  崔家集扶贫农创体最初统筹扶贫资金,集中建设了36个冬暖式温室大棚,随着樱桃西红柿产量效益的持续走高,农创体的产业孵化功能日益显现。目前温室大棚已扩展到189个,2018年产出樱桃西红柿57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3400余万元,辐射周边30余个村庄发展,有65户自筹资金建棚,55户承包大棚,带动村民就业超过600人。还吸引了同日集团投资运营“一方良田”项目,打造涵盖种植、加工、观光体验等多种业态的“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2018年9月,项目一期19个樱桃西红柿设施大棚已开工建设。

  明村镇漾花湖、何家店花生电商、青丰种业等扶贫农创体,作为国家级“星创天地”,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在土壤检测、智能育苗育种、线上线下销售等方面为贫困户及农户提供技术支持。依托扶贫农创体开设“庄户学院”,邀请农技专家和“田秀才”免费培训贫困户、合作社会员3700余人。

  为激活农村种类资源要素潜能,平度市创新“四金”绑定确保效益最大化:扶贫农创体通过政府引导,贫困户(农户)将承包土地流转给农创体经营,以此获得“租金”;贫困户(农户)进入“农创体”打工获得“薪金”;贫(弱)村与“农创体”合作获得集体“收益金”,通过约定项目收益率,全市每年可从扶贫农创体获得超过300万元的收益金;同时,各镇街通过农创体获得收益建立贫困帮扶“基金”,用于老病残等特困群体的定向帮扶。通过“四金”绑定,发挥扶贫农创体经济、社会效益,惠及全市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增收脱贫,保底收益也让贫(弱)村集体有稳定收入,实现长效脱贫。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能源市场化改革勇闯“深水区”

能源市场化改革勇闯“深水区”

电改迈入深水区,发用电计划放开、增量配电改革、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等有望再突破,而油气管网分离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市场化改革也面临攻坚。

·“招贤纳财” 让瞪羚企业“跃”得更高

百年“筑梦” 京张高铁实现全线轨道贯通

百年“筑梦” 京张高铁实现全线轨道贯通

京张高铁被誉为中国铁路发展“集大成者”、智能高铁示范工程的京张高铁实现全线轨道贯通。

·发力服务化 吉林国企谋新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