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聚焦 >> 正文

瞄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与难点
2019-05-07 作者: 周军 来源: 上海证券报

  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关键设备制造能力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对外依赖度高的“卡脖子”技术还较多,需全力强化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研发,从源头提高创新成果质量。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近年来,受成本快速上升、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制造业发展困难加大,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没有专门的定义,与之相近的概念为经济发展质量,这是相对增长速度而言的。在狭义上,经济高质量发展可理解为高效率发展,即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广义上,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质量、效率等因素,而且涵盖动力、区域、生态、开放、民生等方面,既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的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要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

  无疑,当今我国制造业具备了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制造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增强、市场规模庞大、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几大支撑条件。

  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具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举的全部工业门类。同时,我国还拥有众多工业制成品产业链配套完整的优势,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我国已搭建了以国家科学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为引领的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设立了一批高质量的“双创”基地,培育壮大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制造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正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在部分领域成为“领跑者”。

  只是,上述重要支撑并不能自动转化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充分条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需找准痛点难点,对症下药。

  比如,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不足。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关键设备制造能力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高性能芯片高度依赖进口、高端数控机床供给不足、工业软件缺乏自主研发、关键基础零部件性能质量欠缺等明显短板和突出瓶颈。有关研究显示,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高技术领域对外依赖度高的“卡脖子”技术还比较多。

  从供应链和价值链看,我国制造业大部分以“代工生产”模式嵌入了全球供应链体系。即使高技术产业,我国也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全球分工,通过进口技术含量高的芯片、制造设备、关键部件等,然后加工组装为成品出口,自身并不拥有研发设计能力,也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营销渠道和品牌。这使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附加值不高。

  显然,低端产品过剩和中高端产品不足并存,拥有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满足不了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我国制造企业在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一方面,要加大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从源头提高创新成果质量,特别是大力开展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研发,加速对接近“临门一脚”的核心技术攻关,对“踢过中场”的核心技术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对“已经发球”的核心技术积极有序推进;另一方面,全力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健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广渠道和扩散机制,确保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用得起、用得好”。

  高素质人才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尤以四类人才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拓精神的企业家,拥有STEM专业背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科技人才和工程师,拥有跨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掌握先进制造工艺和技术的产业工人和劳动者。为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还需健全制造业人才保障机制,通过大国工匠培育、制造业职工技能培训和科技人员持股激励等措施,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为打通资金流向制造业的梗阻,还得修好三条“导流渠”:优化金融体系供给结构,加大财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高水平“引进来”和全方位“走出去”并举。在为民企和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可及的融资渠道上,在完善资本市场建设的同时,加紧培育发展包括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在内的多元化创业投资主体。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支撑金融机构开发针对高技术制造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提高融资风险容忍度。同时,对标发达国家建立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加强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力营造诚信经营、追求卓越的制造文化。

  高水平“引进来”和全方位“走出去”,意味着需要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比如,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重点,搭建高水平引资引技引智对外开放平台,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当下一个最大的契机,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支持高铁、电力装备、石化、汽车等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鼓励家电、机械、轻纺等企业“走出去”,建立全球化生产体系和跨国供应链,带动国内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

  (作者系中国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副教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部分企业环保监控数据造假套路多

部分企业环保监控数据造假套路多

记者梳理环保部门查处的案例发现,一些企业将“黑手”伸向了计算机,从“扎眼子”“拔管子”到篡改监控设备参数,甚至根据检测设备运行的内在原理人为干扰监测结果。

·国企服务接入政务平台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济钢“无钢”:千万吨级钢企实现绿色转身

济钢“无钢”:千万吨级钢企实现绿色转身

“无钢”的济钢通过盘活人力、资产、技术等自身优势资源,产值快速回升,绿色转型成效明显,职工“吃饭”有了保证,产业接续逐步走上正轨。

·逐梦“人间彩虹” 与时代发展共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