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驼队汽笛长鸣、贸易合作开拓创新、文人学者共谋发展……面向世界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位于西北内陆的西安再次推向开放前沿,正在形成立体通道“新丝路”,开拓经贸合作“新思路”,搭建人文交流“心丝路”。
4月18日,模特在2019西安国际时尚周开幕式上进行服装展示。记者 刘潇 摄
“新丝路”:互联网+立体通道
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的陕西思赢电子科技公司一片繁忙景象,车间内外,叉车来回穿梭,运输装载即将被销往中亚的电子产品。据公司副总经理张一鸣介绍,今年1月,这家企业首次通过中欧班列(西安)将千余台电脑液晶显示屏销往吉尔吉斯斯坦,运输时间比传统陆运节省至少3周时间。
2013年11月28日,首列“长安号”从西安出发驶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6年来,中欧班列(西安)“朋友圈”不断扩大,开通西安至欧洲、中亚、西亚的11条跨国铁路货运干线,覆盖丝路沿线44个国家和地区;搭载货品从单一变得丰富多元,开通运营汽车、粮食、跨境电商等专列;开行数量实现了从每年不足100列到去年的1235列的跨越式增长。
“钢铁驼队”川流不息,“空中丝路”网罗世界。目前,西安已经开通了67条国际航线和20条全货运航线,航线网络覆盖五大洲。2018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30万吨。庞大的货物流量让西安吸引了飞机维修、航材制造、物流运输等领域的100多家企业,形成初具规模的临空产业。
跨境运输成本降低,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今年4月,陕西首单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业务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完成,标志着陕西已全面实现跨境进口服务功能,打通了联通世界的“网上丝路”,跨境电商正成为西安对外贸易的新生力量。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的重要“落脚点”,陆、空、网的“立体丝路”构建起安全、高效、便捷的贸易通道,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新思路”:共商共建共享
国际运输通道的建成,带动了西安企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形成多点跨区域经贸合作。
在哈萨克斯坦,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与当地农场主合作建设了150万亩种植基地,建设了年产30万吨的油脂厂,带动当地上千人就业。当地人叶尔肯别克·司迪克大学毕业后就来到爱菊集团哈萨克斯坦园区上班。他说:“家里原先只有父亲一人工作赚钱。现在我能在加工区上班,工资也挺高的,一家人生活好多了。”
“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模式是西安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合作不断深入的成果。据西安市商务局局长、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理委员会主任吕恒军介绍,位于西安市经济开发区的“一带一路”中欧合作产业园聚集了德国博世、宝马,法国阿尔斯通、达能等世界500强企业的9个项目;陕汽集团、爱菊集团等企业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设立生产基地、分销网络、物流园区,形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之一,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2年来不断以制度创新激发外向型经济活力,累计形成7个方面共262个创新案例。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享自贸试验区创新平台,创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方式。
“心丝路”:一城唱响百城歌
今年3月23日,法语经典音乐剧《摇滚莫扎特》中国巡演最后一场演出在陕西大剧院上演。西安是这部风靡全球音乐剧在中国西部地区巡演的唯一一站。
“大剧院、音乐厅对于城市的意义,在于让市民通过世界优秀舞台艺术感受多元文化。”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运营副总经理罗敏说,由于西安国际地位和大剧院国际化运营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国际知名艺术院团愿意将西安作为巡演的一站。“去年推出的500多场演出中,有1/3来自国外院团,其中不乏柏林爱乐乐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蒙特卡洛芭蕾舞团等顶尖艺术团体。”
“一带一路”也是文明交流的大运河。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西安)峰会等活动,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艺术家、企业家、学者、政府机构代表齐聚西安,为合作共赢出谋划策,织密“心丝路”网络。
从小被中华文化吸引的法国姑娘美珊2014年定居西安,创作了凤翔泥塑、华阴老腔等非遗表情包,与中国插画师合作出版了绘本《二十四节气童话》和《我是中国结》汉法、汉英双语版本。“让更多外国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我们能做的、需要做的还有很多。”美珊说。
去年4月,淘宝大学丝绸之路(西安)培训基地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成立。首期“一带一路”电子商务哈萨克斯坦培训班,对哈萨克斯坦的100名企业家和国内电商企业的200名学员进行“一带一路”倡议解读、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电子商务实务操作等全面培训。
吕恒军表示,目前西安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由传统的文化、广电、出版、文物领域,向科技、教育、旅游、体育、金融、人才等领域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