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海上特区”勇立改革潮头40年
2018-12-17 作者: 杨华 来源: 经济参考报

  1978年,党和国家做出了对外开放海洋石油工业的重大决策。4年之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海上特区”的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正式诞生。在36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海油始终把企业改革作为常态化手段,通过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成为中国国有企业实现“集体崛起”的缩影。

  以“三步走”、“三条线”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海上窗口”,中国海油自成立之初就是独立核算、依法纳税、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置身于市场大潮中。在对外开放的合作过程中,中国海油借鉴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管理经验和成功的管理模式,结合中国国有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油公司集中统一,专业公司相对独立,基地系统逐步分离”的“三条线”改革路径,并通过“三步走”战略成功实施了体制改革。

  第一步,让3%的人员带走80%的优良资产,推动专注于油气行业上游勘探开发的“油公司”重组上市。2002年,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在香港成功上市。第二步,让37%的人员带着12%的优良资产完成10家专业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重组上市。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服”)和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石油化学”)先后在A股和H股成功上市。第三步,对企业存续部分完成重组,着重解决剩余60%的职工和8%的相对差的资产问题。按照专业化原则,将剩余员工和资产组成基地集团,成立中国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发展”),推进业务转型,走上化劣为优的发展道路,再次将资产盘活上市。2011年,中国海油设立董事会,实行董事长、总经理分设。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宣布聘任中国海油外部董事,这标志着中国海油规范董事会建设正式开始通过董事会的良性运作,基本构建了科学规范、权责明确、架构清晰、运转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

  油公司海外上市—专业公司重组上市—存续企业重组上市—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海油重组的上市“三步走”、“三条线”转型发展的成功推进,既不同于许多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的资产剥离做法,也不同于国际石油公司管理油气资源的“油公司”和提供油田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公司完全分离的做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国企改革路径,打造了专业化、市场化和集团化三者兼备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时至今日,中国海油位列2018年《财富》杂志全球500强第87位,位列2017年《石油情报周刊》(PIW)全球最大50家石油公司第31位,连续14年获得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公司上市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已经达到65%。旗下中海油成为全球最大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集团之一,荣获2017年金港股上市公司评选——“最具价值能源与资源股公司”大奖。中海油服被称为“中国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存续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具规模的综合型油田服务供应商。海洋工程是中国唯一一家集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设计、陆地制造和海上安装、调试、维修以及液化天然气、炼化工程为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公司,远东及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海洋油气工程EPCI(设计、采办、建造、安装)总承包之一。中海石油化学公司至今已发展成为中国化肥和甲醇产量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从零起步建成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体系

  海洋石油是我国能源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高科技竞争领域,是我国工业体系综合性、前沿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代表,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中国海油作为负责国内300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油气资源开采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建设者和实践者。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业起步艰难,可谓一穷二白。从成立之初,中国海油就定下了对外合作与自营开发“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策略,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层次分明、功能齐全、开放协同、运转高效”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一条从技术引进到引进与集成创新相结合,再到有选择地加大自主创新的高效科技发展道路。

  经过36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海油研究形成了中国近海油气藏一系列勘探新认识、新理论与新技术,为探明中国海洋油气地质储量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指导;攻关形成了渤海稠油高效开发、南海深水气田勘探开发、南海高温高压天然气田开发等海上油气田开发关键技术,实现了海上油气产量超亿吨的生产技术能力;成功研制了以大国重器——“海洋石油981”为代表的系列深水重大装备,促进了中国海洋石油从浅水到深水的历史性跨越;研制了海上25MW级燃气轮机、ELIS成套高端测井仪器、深水水下连接系统及生产管汇、深水保温输油软管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成功实施国产化;集成创新了高酸重质原油全额加工、LNG全产业链技术,形成了油气全品类产业能力;积极探索并突破海上天然气水合物等前沿技术,对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17年,中国海油共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1项(其中“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荣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授权专利5114件,起草和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616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油不仅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还积极带动国内造船、机械、电子、通信等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动其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使得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装备全行业实现了“两个95%”的转变,从成立之初95%的资金用来引进国外设备,到现在95%的装备实现了国产化。

  以市场化用人机制打造海洋石油“铁军”

  中国海油在改革重组过程中,一直坚定贯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打造了一支高效精干、市场化、国际化的员工队伍,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中国海油提出了“引入竞争机制,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思路。对于管理人员,中国海油早在1984年就开始实践级别与国家行政机构脱钩,1994年实行企业聘用制,1997年实施全员劳动合同制,2003年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开展竞聘上岗,2009年完成新的社会化用工制度,2016年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制。

  中国海油还积极探索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形成员工成长机制。早在1996年,公司就打破了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将员工分为管理、技术、操作三类。2004年,中国海油制定了管理、科技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完整的上升通道,使优秀的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最高可以享受和公司领导一样的待遇级别。2006年起,开展公司技术能手鉴定工作;2007年起,开展公司科技专家评定工作;2011年起,开展中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2016年,成立总公司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总公司党组成员联系专家制度;2017年起,实施国际化人才工程,打造国际化人才队伍。

  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方面,中国海油是中国最早提出收入货币化、福利社会化的国有企业。1993年就发布了《改革福利费制度的实施办法》,将各种福利作为分配的一部分,归口劳资部门管理,变“隐形”福利为“显性”薪酬。而后在公司工资总额的框架下,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合理方式,一方面保持一定差距以达到利益激励,另一方面防止和反对极端的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上的合理平衡。2016年起,全面实行集团公司直接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制。建立工资总额管理“业绩考核奖金池”机制,通过与业绩考核结果的存量工资联动分配机制,每年将奖金池重新考核分配,突出当年绩效兑现效果。实施经营管理难度系数测评,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提高年度业绩考评结果的可比性。完善制度体系,研究制定了深化人工成本管理办法、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员工薪酬福利管理办法,指导薪酬分配改革工作。

  通过一系列改革,中国海油造就了一支作风优良、精干高效的海洋石油“铁军”。累计培养两院院士3名、国家级人才80人、集团公司专家105人、全国技术能手和中央企业技术能手86人、国际化领军人才21人,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力量。

  经过36年的改革发展,中国海油已经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国际能源公司,公司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聚焦推进“三大变革”,以敢为人先的魄力,以久久为功的耐力和抓铁有痕的执行力,努力在中央企业改革大潮中当表率、做先锋,踏上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新征程。

  (作者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掠夺性经营威胁草原保护红线

掠夺性经营威胁草原保护红线

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日益增大,流转对象日趋多元,一些草牧场被转包出租后,承包或承租方进行掠夺性经营,对草原生态造成破坏。

·个别大豆贸易商“打白条”拖欠农民卖粮款

深圳国资加速天使母基金落地

深圳国资加速天使母基金落地

近期,深圳天使母基金与8家子基金签约,显示出深圳天使母基金正在加速落地。

·甘肃创新国资运营模式为旅游产业“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