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以药为媒 古药都亳州走出“国际范”
2018-11-30 作者: 记者 王菲/合肥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明晰发展路径、坚持传承与创新相融合、强化科研创新推动传统中医药企业走出国门……近年来,安徽亳州抢抓中医药产业发展机遇,围绕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的目标,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古药都走出“国际范”。

  “我们每年投入500多万元用于产品研发,加强国家经典名方的深度研发。经亳州市科协搭桥,我们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强化基础科研课题研究和新品研发。天津药物研究所的刘昌孝院士带队帮助我们进行科研攻关,目前正在就儿科、妇科及孕妇用药进一步开发疏风解毒胶囊的功效。”济人医药集团的行政总监马力告诉记者。

  为了加快转型升级,本土“龙头”企业济人医药集团加大投入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自主研发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开发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销售、采购数据一体化协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效能。目前公司年销售额达6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市场。

  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亳州市政府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记者从亳州药业发展局了解到,以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中药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建设基地为重点,亳州市积极实施现代中药科技重大专项,开展科技创新。

  众多科研平台的建设和落地为当地中医药产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亳州市共有国地联合中药类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高新技术企业54家、离岸孵化中心5家,国家级中药材检测中心通过验收、全国首个中药材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落户亳州。

  作为中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加大科研创新的同时,亳州市利用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展传统中药材的保护。

  为开展亳菊、亳花粉、亳桑皮种质资源保护,同时推动中药材种植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亳州市质监局、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亳州现代中药材研发中心等单位协同发力,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亳州市出台促进药业转型升级的系列扶持政策,在企业培育上下功夫,构建全产业链条跟进的平台和企业支撑体系。充分发挥集聚发展基地优惠政策优势,带动各方资源向中成药和提取项目倾斜,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为促进药品技术转让、研发和培育,亳州市设立首批10亿元的药品技术转让和研发专项基金,鼓励支持企业药品技术转让,全市现有中成药品种212个,394个药品技术转移批文上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待批。”亳州市药发局项目科科长廖自荣告诉记者。

  资金向来是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命脉”,也常成为其发展的痛点和堵点。

  亳州积极运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专项引导资金,落实配套资金,累计投入6.35亿元扶持药业项目174个。围绕产业布局,设立汇智富现代中药产业基金、安徽安元现代健康产业基金等7支市级产业基金、总规模47.4亿元,已完成投资11.2亿元。

  2015年,亳州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被安徽省列为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前全国医药百强企业已有57家落户亳州,1-9月份,全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纳入省监测的174家规上药业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30.4亿元、同比增长14.6%。

  “科技就是生产力。”协和成药业副总经理赵玮合告诉记者,企业800多名员工中技术人员有500多人。近年来该企业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拓展国际市场,目前中药材产品远销韩国、立陶宛、匈牙利及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年销售额9亿元。

  在拓展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协和成药业转变思路,改变了传统以药材原料为主的低附加值、低产能出口模式,研发配方颗粒产品,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开发花茶等健康饮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并逐步拥有了行业话语权。赵玮合自豪地告诉记者,凭借科研优势,企业建立了进出口检测中心,其检测结果得到70多个国家的认可。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亳州积极与国外协同开展科研攻关与基础研究,在深化合作中拓展出口市场,提升话语权。

  当地政府借助多年举办国际中药材博览会搭桥,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医药学术、贸易、文化等领域更加深入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助力亳州中医药走向国际化。

  今年9月份,国际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4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在安徽亳州成功举办。大会以“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让人类更健康”为主题,向外界传递出中国传统中医药走出国门实现创新发展的决心和实力。药博会吸引了来自英国、西班牙、泰国、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及地区的专家、中医药代表,签订贸易协议28个,签约金额达36.2亿元。大会期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9个,总投资518.2亿元。

  在加大国际科研协同的同时,亳州市加快相关平台建设,为企业走出国门奠定基础。

  目前,亳州中药材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已挂牌成立,成为全国首个中药材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同时也是全省首个出口商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

  今年10月份,亳州市以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出台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意见,从产业发展、全环节质量追溯、规范高效的监管、奖惩并举的诚信机制、工作调度协同等5个核心全方位明晰发展路径。

  古药都亳州迈向“世界中医药之都”的步履日渐沉稳而坚定。

  2017年,亳州市中药进出口企业达35家,实现中药材进出口额2.7亿美元,同比增长27%,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1%,药业已成为亳州外贸进出口的支柱产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初显 核心技术仍待突破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初显 核心技术仍待突破

记者近期调研发现,这些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风生水起,但车企在发展中暴露出补贴依赖症、产能初显过剩、核心技术仍旧缺失等不足。

·报废车黑市猖獗 正规企业生存难

一个混改样本的15年路径探索

一个混改样本的15年路径探索

投产12年来,企业从低迷的焦炭行业中脱颖而出,资产增值20余倍,混改效果突出,在当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云南国资将构建“1+1+X”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