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多领域鲜有成功 主业萎缩陷债务危机
据媒体报道,富贵鸟由于欠债42亿元,深陷债务危机。继3月21日中国证监会对这家企业发出立案调查的通知后,中国证监会福建监管局于前不久又对其出具警示函,因其为公司关联方提供担保、违反了《公司法》的规定,并影响了公司偿债能力。富贵鸟为其提供担保的这个关联方,其实就是与其为同一受控股东的福建省富贵鸟矿业集团公司,担保金额为3亿元,此外富贵鸟还为其他关联公司提供了担保。为了解决巨额债务,富贵鸟公司分别在2014年和2016年发行了共计21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债和私募债券。但在今年四月,富贵鸟未能按期偿付利息和兑付本金,导致发生实质性违约。作为债权受托管理人的国泰君安发布公告称,截至今年2月底,富贵鸟资金拆借金额合计至少42.9亿元,相关资金很可能无法收回。
欠债还钱,这是最朴素的规则,也是经商必须遵守的起码规矩。有公司高层表示,为摆脱危机正寻求重组,如果重组能成功,对于债权人的利益就会好一些。如果走到破产清算,能兑付的比例可能非常低,债权人损失更大,这话说得似乎也没有错。富贵鸟作为一家老牌知名制鞋企业,为什么会陷入如此严重的债务危机?原来,为了改善业绩,富贵鸟不断尝试转型和多元化发展。曾经进军童鞋童服市场无果而终,之后便转投金融、房地产、矿业,都以失败告终。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司资金有些到其他行业去投资,回收不回来,从而影响了主体业务,以及债务的履约能力。主业收入持续下滑,库存高企占用巨大资金,副业投资失败导致巨额债务,三者叠加致使一代男鞋之王“富贵鸟”从此不再富贵。这又是一个转型跨度过大、不熟悉的领域难免失败的例子。借用股市常说的话,:转型有风险,跨界需谨慎!
新能源车计划暂停收购 跨界转型确需慎之又慎
据媒体报道,格力集团对长园集团的要约收购最终因珠海国资委的否决而告终。6月12日晚间,长园集团公告称,其当日收到格力集团《关于终止要约收购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函》。因格力集团以要约方式收购公司不超过20%股份事项未获得珠海市国资委批准,故格力集团决定终止本次要约收购。至此,这项始于一个月前,备受外界瞩目的收购就此告终。在长园集团发布公告之前,其6月12日股价便出现跳水。早间开盘,长园集团一直横盘震荡。13时44分许,其股价开始大幅翻绿下跌,最终以14.42元的价格跌停收盘。格力集团对长园集团的要约收购发布于5月10日。当天晚间,长园集团公告称,格力集团将以要约方式收购长园集团部分股份。该要约收购不以终止长园集团的上市地位为目的。
有媒体计算,如果格力集团要约收购成功的话,交易对价将达到52.46亿元。格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将合计持有长园集团22.05%的股份,与长园集团第一大股东藏金壹号及一致行动人24.3%的持股比例相差仅为2.25%。面对巨大的交易对价,格力集团称,本次要约收购所需资金将来源于格力集团自有及自筹资金。想起前不久,格力因为不分红,导致股价大跌、市值大缩水,虽然格力高层时候曾经多次解释,并表示要中期分红等等,但投资者信心还是受到打击。很难说这次收购停止是资金问题所致,但有资金压力也是不争的事实。从另一个角度说,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还是谨慎为好,跨界投资更要慎之又慎。从不少案例看,跨界收购失败者众多,格力从家电到新能源汽车,跨度还是够大,因此,终止这一投资,也许未必是坏事。
卖壳坐地起价不再 完全退出尚需时日
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约有20多家上市公司筹划易主事项。但与两年前坐地起价的盛况不同,如今壳资源溢价幅度已急速收窄,平价转让成为主流。资深投行人士表示,壳资源贬值的直接原因是二级市场持续波动,深层次原因则与监管环境、IPO常态化等有关。与两年前的易主热潮相比,今年控股权转让交易的重要特点是从主动到被动,在去杠杆背景下,控股股东出现资金问题的案例增多,不得已被动让渡控股权筹资纾困。回看2016年易主高潮期,溢价50%以上的易主案例比比皆是,个别案例转让溢价达2倍以上。现在卖方坐地起价的现象已不存在了,买方基本按照最新市价来谈。有投行人士表示,现在控股权转让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刺激有限,买家会结合大盘情况对公司复牌后股价进行估测,不会给很高溢价。
“壳”成为资源,还是炙手可热、价格冲天的稀缺资源,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怪现象。虽然屡遭诟病,虽然监管层也在想办法改变这一状况,但时至今日,尚无根本改观,壳资源的奇货可居,依然故我。这也是中国企业渴望上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什么对上市趋之若鹜?原来,上市公司“一身都是宝”,除了上市融资、股东变现等等直接好处外,就是公司搞得不咋地、亏损累累,面临退市,也还有一大笔钱可以赚,这就是卖壳!现在,在各方努力下,壳的价格似乎有下降趋势,对借壳公司的要求也等同于IPO,但是,刹住借壳之风,恐怕还需时日。和发达市场比起来,中国公司上市表面上审核很严,但事后的运行却常常是上市公司我行我素,无人过问。由于利益太大,而责任和风险太小,导致烂公司太多,最后“尸体”还能卖高价。如此划算,谁不争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