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太多难消化 负债剧增负担重
同业去库存背景下仍举债囤积人参,曾以“人参神话”横走国内资本江湖的紫鑫药业再次豪赌人参的风险或已临近。据媒体报道,截至去年底,公司存货已高达48亿元,超过公司总资产一半。这其中,大部分存货是公司囤积的人参。巨资囤积人参严重占压公司流动资金。截至今年3月底,剔除存货及应收账款,公司的流动资产仅有10.56亿元,无法覆盖33.52亿元的流动负债。当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剧降469.48%。更为严峻的是,去年底,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低至0.0718次且逐年下降,以此计算,其存货大约14年才能周转一次,这意味着48亿元的存货14年基本上不能变现。不仅如此,公司的不少存货处于质押状态。上月,公司公告称,申请向银行贷款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而用于借款的担保质押物就是人参存货。
到了电子时代、特别是网络化和物联网时代,关于存货、资金运转周期等经营问题,似乎不再重要了。但实际上,多数企业的存货、资金周转和负债问题,依然是事关企业生死的重大问题。据报道,伴随着紫鑫药业公司不断筹资,其负债总额在去年增长超六成,今年一季度财务费用大增61.68%;另外,截至去年底,公司前十大股东中有7名股东进行了股权质押,其中前六大股东的股权质押比接近100%,且第一大股东与第二、五大股东存在关联。现在还不能说“生死攸关”,但确实不是小事情。不能否认,在科技进步的浪潮下,原有的管理手段有些是过时了,但是,企业的基本功不能丢,经营的基础工作不能丢,开发市场基本手段不能丢。在这方面,好高骛远没有用,拔苗助长也没有用。每个行业不同,保留多少存货会有差异,但14年的库存难免有点高,这个教训值得汲取。
消费习惯待把握 洋酒很难悦国人
据报道,6月19日,百润股份实际控制人刘晓东名下,将有超过其股本50%的股份被解禁。联想起该公司在9年前曾以100元的价格将上海巴克斯酒业有限公司(下称“巴克斯酒业”)转让,3年前又以近50亿元的高价进行回购,很难讲解禁后的实控人还会做出何种操作。而巴克斯酒业旗下的锐澳RIO曾在预调鸡尾酒行业取得了一时无两的成绩,被誉为“预调酒行业中的茅台”,甚至引来无数巨头企业的跟风进入。然而,风光却如昙花一现,预调鸡尾酒从现象级产品到市场凋零仅用了一年时间。此番百润股份实控人的解禁,以及其对预调鸡尾酒的“信心”能否为百润股份带来新的机遇,仍需接受市场考验。
作为预调鸡尾酒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对其业绩的评价比较难。只想说,消费习惯是个奇怪的东西,有些能调整,有些调整起来就不那么容易。有业内人士认为,预调鸡尾酒行业实际是被人为催熟的,该行业体量本身不大,且预调鸡尾酒不具备传统白酒的社交属性,很难成为社会的主流产品。但由于技术门槛低,进入者良莠不齐,产品雷同度高,市场竞争惨烈,致使利润空间下降,该品类市场影响力日渐缩小。比起来,“洋酒”打入中国市场,啤酒大概最成功,到了夏天优势更明显;红酒次之,许多国人开始接受红酒。鸡尾酒,可能接受程度还是差些,市场打不开与国人的广泛认知有关。前些年广被人们诟病的白酒,特别是高度白酒,并没有销声匿迹,甚至也没有江河日下,而是继续红透餐桌,红透社交场合。到底怎么回事?消费类产品,看来首先要研究透中国人的肚子。
基金十个亏七个 “吃药”行情引关注
从2017年12月30日沪综指的3307点,到2018年5月31日沪综指的3095点。今年五个月以来,沪综指跌了6.4%,深成指跌了6.75%,中小板指跌了6.05%,创业板指表现略好,仅跌了0.51%。据媒体报道,在目前2902只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产品中,仅有899只基金取得了正回报,占比达31%。而有261只基金跌幅超过10%,占比近9%,大大跑输了股市。
今年收益率最高的五只混合型基金为富国精准医疗、富国新动力灵活配置、汇添富医疗服务、中欧医疗健康、融通医疗保健,收益分别为34.22%、28.77%、27.10%、26.29%、25.71%;有业内人士认为,权益类基金排在前面的基本和医药有关,充分验证了今年是“吃药”行情。沪上一家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A股震荡剧烈,仅有医药、消费等少数防御类股票表现抢眼。
今年是“吃药”行情,这可不是玩笑话,十个基金七个亏,剩下三个都是“卖药”的。不仅基金业,股市医药股表现也不错。有人戏称,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愈加关注,未来人吃药可能比吃饭还多,虽然说的尖刻,但或许是个难以避免的趋势。其实,投资者早已看清楚这个趋势,投资热情日渐高涨,在这个领域也不断形成热点。不过,大热之下还是要吹点冷风。有消费能力支撑的需求,才是真需求;有科研开发能力保证的新产品开发,才是真能力。如果不健忘,大家会记得某些食品饮料企业大张旗鼓的开发疫苗,最后铩羽而归,股价几连跌的悲剧。冷静地看,医药新产品的开发是个十分漫长、艰苦的过程,也是充满风险、失败率很高的过程,对待新产品,容不得急功近利的忽悠,更容不得弄虚作假的拔苗助长。因此,在热浪冲天的投资狂潮中,保持一点冷静客观是必要的。
首募项目难兑现 发展动力仍不足
三全食品首发募投项目耗时十年之久,仍未完全“完工”。作为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三全食品是国内速冻食品规模最大的企业。近年来,尽管三全食品的营业收入在逐年增加,但净利润一直都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除此之外,过去十年间,三全食品的市值增长具有不稳定性。2017年12月31日的市值为65.82亿元,这一数据还不如2010年的数据。据了解,中国第一个速冻汤圆、第一只速冻粽子都出自三全食品。同时,三全食品也是中国首家速冻米面食品企业,亦是中国生产速冻食品最早、规模最大、市场网络最广的企业之一,公司于2008年2月20日在深交所上市。
对于首发募集资金主要投资项目未能完成,公司相关人士解释说,华东基地由于项目用地的拆迁、手续等原因导致项目未能按初次公告实施完毕。这个解释是否在理,很难说得清楚。不过,人事有代谢,企业有兴衰,公司发展各有各的路径,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十年前募资要完成的项目,没有完成,显然用什么理由都显苍白。企业的兴衰如果完全押宝于此,也是令人遗憾的。从业绩发展轨迹看,公司其实并未如此,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也在不断进行中。可以说,公司大的选择是对的,食品行业被公认为市场的“常青藤”,许多业内的公司都有不俗的表现。如果要找理由,可能还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力度不够,是适应市场变化、开拓新营销模式的力度不够。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领域,没有任何“老本”可以常吃,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