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 :文化金融进入创新与规范平衡期
2018-06-08 作者: 记者 易珏 来源: 央广网

  《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 2018)》(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暨文化金融规范与创新研讨会今日在京召开。会议发布总结了2017年文化金融发展的总体情况,围绕文化金融市场建设与发展中的创新与安全问题展开了讨论。

  研讨会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主持,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金巍在研讨会上发布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并对2017年我国文化金融发展做了介绍。

  《报告》认为,自2016年以来,我国文化金融进入创新与规范的平衡期,2017年我国文化金融总体上特征是“调整中发展、规范中突破”,规范与创新并重态势在2017年随着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出台而得到了强化。

  第一,文化金融发展开启了新时代。2017年是我国金融宏观政策环境发生巨变的一年。从2017年 “两会”上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到十九大以来,以金融监管趋严为特征的金融改革大幕已经拉开。在这种态势下,2017年的文化金融整体特征是”调整中发展、规范中突破“。在政策层面,国家继续支持发展文化金融;各地政府在延续与深化既有文化金融政策,既有政策执行上的深入,也有新的地方性文化金融政策出台。

  第二,文化金融变革与创新有了新的起点。基于2017年文化金融发展的趋势,文化金融发展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关口,或者说又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在新的起点上,文化金融变革会有新的内容,战略视野也大有不同。

  《报告》指出,包括银行信贷、信托融资、融资租赁、债券等在内的债权类文化金融工具市场部分,总体上平稳,也有一些创新,但一些领域有所收缩,这与总体金融环境的变化有关。各类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及多层次资本市场构成了文化产业的股权类金融市场,这部分已经成为文化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通过上市后再融资(以定增为主)、私募股权、上市首发融资、新三板、众筹等渠道流入的资金分别为1397.43亿元、1011.14亿元、290.18亿元、173.31亿元和11.04亿元。在风险管理类文化金融方面,到2017年,我国保险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已开始显现。

  《报告》是社科文献出版社“文化金融蓝皮书”系列的第二部,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联合组织编写。报告分为总报告、工具篇、行业篇和专题篇共计11章。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智能+”时代加速到来 多重风险仍需警惕

“智能+”时代加速到来 多重风险仍需警惕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在看到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长足进步同时,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暴露的问题也需引起关注,需解决“应用强、基础弱”“功能强、防护弱”等问题。

·传销组织“黑恶化” 路数堪比邪教

网约巴士:传统公交企业转型新突破口

网约巴士:传统公交企业转型新突破口

e巴士项目启动以来,东部公交采用轻资产模式,项目投入少,但是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中国铁建推进莫斯科地铁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