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上海论坛2018”年会期间,来自国内外的经济学者和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地位不断提高,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更加依赖于欧元和人民币,而非单一美元。
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经常项目下的国际收支实行自由兑换,即贸易与服务;第二阶段是资本项目可兑换,即投资与金融交易;第三阶段是政府推动本币国际化,使之成为其他国家可接受的交易、投资、结算和储备货币;第四个阶段是充分可兑换阶段,即所有境内的企业和个人都可进行本外币兑换。目前人民币还未完全进入第二阶段,但在部分区域及国家,人民币正在向第三个阶段发展,即成为部分国家承认的交易、结算和储备货币。
参会的经济学者和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内生稳定性增强,使得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有潜力的“成长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建立在中国经济基本面不断加强和市场稳定开放的基础上。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表示,近十年来,全球储备货币的多样性越来越明显,虽然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全球储备货币,但人民币、欧元的国际地位较2008年金融危机前有所提升。
与会的法兰克福大学教授雷纳·克拉姆(Rainer Klump)也认为,国际货币体系在近年来发生很多变化,欧元的地位比十年前更加重要,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在提高,预计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更加依赖于欧元和人民币,而不仅是美元。他预计,中国和欧盟将在金融领域有更多合作,这将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宣布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国原油期货的上市等也将有力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继续推进。
华商基金策略研究员张博炜分析,今年6月A股将被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按照初始权重计算,大致带来被动配置资金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沪深股通合计1040亿元的每日额度或将完全覆盖了潜在的新增流入资金,有望较好地满足届时外资进入的流动性需求。
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原油期货,有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并在石油领域里挑战美元。当然,短期内不宜制订过高的目标,以免被捧杀。基于稳健的发展思路,中国原油期货的发展策略应该是:先站住,维持其有足够的活跃度;再站高,在第一个时期稳定之后,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借助中国原油期货市场,扩大其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定价能力,同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张欣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个载体,可以推进以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支付货币。
张欣园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货币惯性通过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逐步形成。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增长,今后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中的角色会更加积极。在人民币的货币职能向海外拓展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也将随之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