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在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我国将在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区、全域旅游、乡村旅游、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旅游厕所、旅游城镇、交通旅游、智慧旅游、健康旅游等新业态领域更好鼓励运用PPP模式改善旅游供给。优先支持符合《意见》要求的全国优选旅游项目、旅游扶贫贷款项目等存量项目转化为旅游PPP项目。
专家表示,通过PPP项目,用政府资金撬动整个社会资本,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投资。
如是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振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旅游与PPP模式有着天然的契合点:一是旅游属于公共服务领域,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引入社会资本后,通过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有利于效率提升,符合PPP模式的初衷;二是旅游项目会有一些收入来源,能够产生相对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通过市场化运作能获得相应的金融支持,是PPP模式理想的适用领域。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志刚表示,发展旅游PPP要注意风险共担、收益分享,而且要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避免新增债务风险。同时加强绩效考核,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
专家还指出,去年年底加强规范之后,PPP进入一定冷却期。此时发文为后续PPP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PPP理性推进,在具体实操上将更加规范和注重实际效果。
“本次文旅PPP文件就可以看到这样的积极变化。譬如,强调运营属性、市场边界、债务控制、信息公开等等。当然,在未来推进中,依然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总之,要以长期公共服务效率提高为唯一准绳,避免企业套利短期行为和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等各种异化行为。”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定向邀请专家薛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