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公司债务谨防增速快 扎实业绩考验国际化
2017-12-01 作者: 张健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多家共享单车倒闭 市场竞争需要监管

  据媒体报道,共享单车迎来了行业的冬天:继町町单车、3VBike、悟空单车停止运营,酷骑、小蓝单车陷入运营困境、濒临倒闭之后,小鸣单车也被曝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运营状况十分糟糕,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行业的倒闭潮已经来临。从6月份开始,不少共享单车相继出现了退押金难的问题,据统计,已经有6家共享单车倒闭,用户押金损失超过10亿元人民币。据了解,多数共享单车企业都没有采用第三方存管用户押金的方式,而且使用用户押金保持现金流的情况非常常见,因为这6家共享单车倒闭的背后都离不开押金的问题。有些共享单车企业甚至提出“大不了一人骑一辆回家”的解决方案,用户有苦说不出。对于共享单车的未来走势,不少人认为或许只能剩下两家最大的公司。

  “一拥而上”到“一哄而散”,共享单车作为一个新业态,大概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也算是个纪录。这个曾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业态,如此快地升上顶峰,有如此快地跌落谷底,个中滋味,创业者感觉苦涩,交了押金拿不回来的消费者感觉无奈。而从社会角度看,大批资源浪费、大量信用损毁,则是一种难以追回的损失。创新和创业究竟该以何种方式推进?其实,共享单车虽然是市场产物,但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百姓出行问题,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因此,仅靠市场竞争是难以完成的。比如,总量控制这一块,需要主管部门尽快定性和定量;对共享单车押金的监控,需要有关部门大力推行,但事实是形同虚设。由于有效调控来得较晚,一定程度上催生竞争无度、管理无序。尊重市场但不能说市场万能,敬畏市场但不能无所作为,主管部门该管的还是要管,该出政策的还是要义不容辞,及时调控胜过残酷的无序淘汰,有效监督能降低消费者的损失。

  公司债务增速过快 发展扩张量力而行

  据媒体报道,在政府致力于去实体经济杠杆的背后,有一个令人意外的事实:企业正以4年来最快的速度借债。在分析了2146家中国公司之后,路透社得出结论称,截至9月底,中国公司的债务总额同比增加了23%,是2013年以来的最快增速。其中,房地产企业加杠杆加得最多,增速7%,创出5年以来最大。其次是工业企业,增长了3%。按类型来分,中证100指数中剔除金融企业之后的其中75家成分股国有企业债务规模同比增加了27%以上,也是多年来的最快增速。中国快速的债务增长再度引发了外界对中国债务问题的担忧。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发展不借债不行,但债借的太多了也不行。在行业发展空间比较大、增长前景较为乐观的背景下,债务规模可以有弹性,但也不是无限的。从上面的数字看,中国企业的债务规模已经不小,但是不是到了危险的临界点,还没有结论。在闭塞的环境下,我们曾经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而自豪,但也丧失了发展的机遇;现在,过分追求发展的速度导致负债率过高,可能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也要当心。但是,债务问题显然已经引起宏观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希望企业借债能够量力而行。

  自主品牌“老大”难保 创新动力仍显不足

  今年对于自主品牌老大——长安汽车来说,日子并不好过,公司未能延续前几年持续增长势头,产销始终处于颓势之中,甚至在“金九银十”期间销量也在持续下滑。同时,今年对于长安汽车另一特殊之处在于,已在长安汽车任职8年的董事长徐留平被调到一汽,在此之前副总裁杜毅也曾辞职。业绩下滑,一把手调走的情况下,公司的市值也不乐观,自今年4月以来,公司股价一直持续低迷,市盈率仅为7.5倍,表明投资人对公司信心不足。长安汽车算得上是自主品牌的翘楚,公司曾靠着CS35与CS75销量突围,2011年至2016年,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9%、142%、125%、31%和3%。不过可以看出,公司2016年的业绩增速已明显放缓,而到了今年,利润总额更是不再增长,转而出现明显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25%,为58亿元。相比净利润增长所显示的疲态,公司的现金流下降幅度更大。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仅为7亿元,大大少于净利润额,而在2016年、2015年同期,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65亿元、80亿元。

  自主品牌汽车表现如何,一直为市场所关注。此消彼长或是竞争定律。数据显示,由于产品市场份额下降,致使长安汽车自主品牌老大的位置不得不拱手让贤。今年前10月,公司共售出92万辆车,而吉利的销售额达到95万辆,成为自主品牌新龙头。但在2016年,长安汽车共销售118万辆车,吉利同期数据只有76万辆。其实,对自主品牌,除了关注销量短期的涨跌外,很多人内心深处或许还是盼望出现如手机中的华为、小米之类的自有品牌大户,而这个目标,在汽车行业还有一定距离。而根本的动力在于,自主品牌汽车在质量和技术创新上,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当然,在销售和市场推广方面,也还需要努力。有人认为,未来电动车的逐步推广,也许能降低中国汽车企业的竞争劣势,但这毕竟是比较遥远的未来,中国汽车企业还是要在“传统”汽车上下足功夫,做创新的推动者。

  国际化需有扎实业绩 叫好不叫座难以持续

  11月14日,海信电器发布公告称,将收购东芝电视业务子公司东芝视频解决方案株式会社95%的股份。转让完成后,海信电器将获得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全链条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本次交易作价12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63亿元,收购预期将于2018年2月底完成交割。不过,业内人士似乎并没有那么看好此次收购,认为海信没有核心技术,东芝也没有,并且东芝近几年有计划退出家电行业,研发投入较少,东芝已资不抵债,海信却花费巨资去收购。另外,东芝将家电的销售生产授权创维、TCL等多家厂商,处理与这些企业的授权问题也需要花费巨资,收购东芝未必是成功之举。

  产业国际化是近几年中国企业努力达成的目标。也有不少企业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但是不容否认,一些企业的国际化走得并不顺畅,有些项目无异于交学费。远的不说,其实两年前海信就有一起案例:2015年,海信出资2370万美元收购了夏普位于墨西哥工厂的全部股权及资产,同时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品牌使用权(巴西除外)。但是,在海信管理下生产的电视产品质量不佳,夏普从海信手中买回其北美地区的品牌使用权,并转给了富士康。可见,国际化不仅要量力而行,更要认准市场、看准地区特色,不能为国际化而国际化,不能只叫好、不卖座,更不能赔本赚吆喝。国际化至少要有几个要素:购入技术和研发优势;新产能有现成的市场;有机会迅速扩大目标市场的生产能力;国际化扩张不会影响到原有的业绩。否则,国际化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买买商城

不良资产市场爆发或暗藏风险

不良资产市场爆发或暗藏风险

市场竞争的加剧助推不良资产包价格居高不下,行业存在泡沫已成业内共识,市场参与者需警惕其中暗藏的风险。

·“海淘热”持续倒逼中国“品质革命”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

预付式消费失信商家能否“见光死”?

近年来,这类预付式消费陷阱频现,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

·起底“坑老型”诈骗“三板斧”